紐時:中國太陽能面板供給過剩的新威脅
【大紀元2012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近幾年來,中國主導了全球的再生能源市場,其太陽能面板和風力渦輪低價席捲全球,導致許多外國競爭者關門歇業。但現在,中國的業者遇到大麻煩了,過去五年來,僅管再生能源需求快速增長,但中國的產能卻爆增更快,導致嚴重供過於求、價格戰愈演愈烈。
《紐約時報》報導,這不僅讓中國的製造業者陷入經營危機,也讓放款給他們180億美元的中共國營銀行,以及替他們的舉債背書保證和超低價提供給他們土地的地方政府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
由於太陽能面板售價自2008年以來下跌3/4,中國最大的製造商今年毛損超過3成。儘管如此,中國太陽能的發電成本(每千瓦小時19美分,當局的目標是2015年前降到10美分)仍是煤發電成本的3倍之多,導致當局必須對太陽能發電進行租稅補貼。
對於中國的太陽能業者,中共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如果1/3業者可以存活便是好消息了。」他說,他希望銀行只保留放款給體質最強的太陽能公司,並放任其他體弱的業者倒閉。然而,在北京慫恿下進行這類放款的銀行卻不認為那些放款會成為壞帳,反而傾向加碼放款給這些業者。各地方政府為了確保工作機會和避免背書保證的連帶賠償,也想方設法不讓這些業者倒閉。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負責太陽能產品的副主任陳惠清憂心地說:「對於這個產業的領導廠商來說,如果他們稍不留神,整個產業就會消失。」
對於風力渦輪的中國製造業者,中共當局也希望將現在的20多家縮減為5~6家。李俊峰稱:「風力市場不需要太多製造商。」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尚德公司投資關係部主管羅毅(Rory Macpherson)認為:「這不是一個中國的產業問題,而是一個全球的太陽能產業問題,這主要是供需不平衡和美國、歐洲貿易調查的結果。」
李俊峰則表示,太陽能的產業問題是中國產能過剩的結果,而不能歸咎於貿易限制,問題在於中國的業者一窩蜂地湧入任何看起來有利可圖的產業,中國的公司和銀行比西方的同行更不願承認其投資的失敗。他補充,銀行的監管機構還沒有決定怎麼處理銀行業者在太陽能產業的曝險部位,中共中央也不能從地方政府中得知他們替太陽能業者舉債背書保證的金額有多少。
由於不堪虧損,無錫尚德已關閉了1/4的太陽能面板生產,並將1,500名員工轉移到其他部門或予以遣散。無錫尚德總部所在地的江蘇省,幾週前已不尋常地多次請求國營銀行持續放款給該公司,李俊峰認為此舉不妥當。羅毅則在寫給江蘇政府的電子郵件中說,在第一季底江蘇政府未背書保證的負債金額是22.6億美元。
過去五年來,無錫尚德的股價暴跌了98%,其勁敵天合光能也重挫85%。這兩檔個股皆有在紐約證交所掛牌。
在波士頓的再生能源顧問GTM研究公司估計,今年中國太陽能面板的產能高達50個十億瓦(gigawatts),而中國的內需市場的需求僅4~5個十億瓦。GTM 研究公司太陽能部門主管卡恩(Shayle Kann)表示:「你必須達到80%的產能利用率,但他們現在僅達40%。」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