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雖然能思考、能追憶、能想像,這些都是「腦海裡的活動」;但最後實際影響我們的還是情感。
近代小說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說:「提倡『我思故我在』的學者低估了牙痛帶來的情感困擾。」這句話實在言簡意賅。
事實的確如此。我們愈深入了解人格,就愈不能輕忽心理神經免疫學提出的重要假設。
根據心理神經免疫學的說法,大腦與身體其他部位密不可分,兩者是一體,相互依賴。也就是說,沒有身,談「心」也無益。
「身心合一」(bodymind)一詞將身與心的關係形容得甚為貼切。一九七七年,心理學家肯恩‧戴特沃德(Ken Dychtward)在他《身心合一》(Bodymind)一書裡首創這個名詞。
為了讓讀者更了解身心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以華盛頓特區與美國其他地區來比喻。
如果你當導遊,負責介紹美國給國外的朋友認識,你大概會先帶他到華盛頓特區(美國首都,毫無疑問是該國的核心;某種程度來說,這就像「心是人的核心」一樣)。
假設條件允許,你或許也想帶他到其他地方走走,如波啟普夕、墨比爾、芝加哥、俾斯麥、鹽湖城、舊金山等地方(從我們的比喻來看,這些地方如同身體其他各個部位)。
如同美利堅合眾國是個聯合體,人類也一樣,是一個「聯合體」──整體來說,它是一個國家,但外國人如果把焦點全部集中在華盛頓特區或任何其他某個地方,是無法完全了解整個國家的。
身心是個聯合體,混合了大腦﹑身體,和全部內在的特質──感覺、思想、知識、直覺、記憶和所有我們已經忘記的事情。
這個聯合體如何運作呢?打個比喻,回想你此生最難忘的事情,哪件事讓你最難以忘懷呢?
五十歲以上的人可能會說,一九六三年甘迺迪總統遭槍殺事件令他們終生難忘,有人會對一九六八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件印象深刻。
有人則忘不了自己嘗試高空彈跳,或在高難度山坡滑雪的滋味,因為他們從未想過自己能辦得到這些事。
也許烙印在你腦海裡的,是你贏得大獎的那一刻,大眾為你鼓掌的那一次,或是愛人說「我願意」的那一剎那。
事發當時的情緒愈高漲,感受愈強烈,我們的記憶也益發清晰。至於經歷恐懼、驚嚇和興奮的記憶,更令許多人一生都無法抹滅。
這些經驗會記錄在我們全身,因為大腦底部的杏仁核(面臨重大危險時會處於高度戒備)、迷走神經(從大腦直達位於腎臟上方的腎上腺)、腎上腺(在緊急狀況下會釋放荷爾蒙,發出「戰或逃」的訊息)、全身各重大器官,以及神經系統會互相聯繫,使我們全身都感受到這些經驗。
有了這個訊息迴路,再加上幾乎通達全身所有內臟的迷走神經,鮮明的記憶不但儲存在大腦,也烙印在體內的器官。
況且,體內重大器官含藏的化學傳信物質(如:象徵大腦的神經傳送素和神經胜肽)數量,實際上遠比大腦裡的多!
如果你曾經有過「心動」或「心痛」的經驗,你就會明白這是真的。@(待續)
摘編自 《你的情緒體質,決定你生什麼病:病痛,其實是身體對情緒的記憶和反撲》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