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數碼迷太深 家長需慎重
【大紀元2012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然報導)拉里•羅森教授在37年的教學和調查中發現,70年來不同年齡群體對新科技產品的反映明顯不同,他建議家長們也應與時俱進調整教育方法。
受列治文戒毒服務處、家庭服務中心、兒童服務處、社區健康生活中心、早期教育網絡、公共健康中心等機構的邀請,羅森教授10月3日到訪列治文,為上百家當地社區服務中心代表演講。
羅森教授將1925年至1945年出生的人定義為傳統人群、1946至1964年為嬰兒潮、1965至1979為X一代、1980至1989為網絡一代、1990至1999為i一代、2000年之後出生的為C一代。
在調查中他發現,不同時代的人群每日在科技產品上消耗的時間差別很大。其中嬰兒潮每天在科技產品上花費近8個小時,以看電視最為長久,大約2個半小時,其次為聽音樂、電腦和打電話。X一代則增加至15個小時,以聽音樂時間最長,為2小時35分鐘,其次是電腦、電視和上網;到網絡一代幾乎完全不能脫離電子產品,一天21個小時都在使用科技產品,聽音樂時間延長一小時,對電腦、上網和發短信更是愛不離手。
短信為主要溝通模式 短信語悄流行
羅森教授曾對來自初中、高中和大學的279名學生進行了研究,觀察他們在15分鐘內的行為特點。結果發現,發短信已成為大家交流的主要方式。42%的青少年每日發短信,平均一天100條。而他22歲的女兒曾一個月發出6000至8000條短信。在2007年至2009年兩年間,青少年每日電話數量並未改變,但短信數量則從435條增加至2899條,在2011年上升至3417條。
他發現,嬰兒潮和X一代喜歡面對面的交流,其次是電話和電郵;網絡一代也喜歡面對面,但是他們開始頻繁使用短信和電話;而到了i一代之後,發短信幾乎遠遠高出打電話和見面的幾率。
現在學生們、朋友間都在使用短信社交,99%的孩子都會使用短信。甚至有短信語言的出現,例如Adr代表著地址(Address)等。
從心理學角度,他認為,這種改變是對面對面交流的沉重打擊,也會降低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承擔多項任務 休息明顯不足
羅森教授還發現,隨著科技產品更新的越來越快,青少年也成長的越來越快,他們打破了傳統一件一件完成任務的方式,養成了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習慣,卻帶來睡眠的明顯不足。
相比廣播花了38年普及、電話20年、電視13年、手機12年,網絡則只用了4年、iPod3年、博客3年、臉書3年。在這種數碼技術更新突飛猛進的時代,他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可以同時處理幾件事情,這種現象在16至18歲的青少年中最為突出,他們可以同時承擔7項任務。但是大腦最多只能同時處理5件事情,這就造成大腦負荷過重。
醫學上認為,這種多任務承擔型是以健康為代價的。體現為注意力會下降、決策能力下滑、深度分析能力減弱、信息容量超負荷、過度的使用咖啡因食品、和睡眠的明顯不足。
他發現,青少年在上學期間每日平均睡眠6.1個小時,週末為10.3個小時。而依據美國小兒科學會推薦每日應睡足9個小時來計算,青少年每週少睡了12個小時。調查中,八成學生表示從未睡過好覺,以高中生的睡眠狀況最為糟糕。
那麼睡覺前學生們在幹甚麼呢?八成學生在打電話、七成在上網、六成在做作業、五成在發短信。羅森教授表示,一半學生會在睡覺時打開手機,保持電腦繼續工作;四成學生會將電話鈴聲調成震動。這種習慣會造成很多學生在半夜醒來去回短信、打電話和上網。這就讓大腦反覆處於輕度睡眠進入深度睡眠的調整期。而科學發現,電子產品要較燈等物品對睡眠的干擾更大; Google上網相對讀書對大腦的刺激程度更加強烈。
電腦遊戲玩成癮 危害健康
雖然羅森教授承認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讓青少年有了更多網上虛擬和現實中的朋友,但電腦遊戲對身體的危害卻十分嚴重,這種現象在中國尤為突出。
他表示,玩電腦遊戲會讓大腦工作超負荷,一個中國人在連續不停的玩3天網絡遊戲後死亡。而玩遊戲會刺激情緒神經、集中力神經和認知控制神經。
羅森教授表示,遊戲會玩上癮,遊戲迷們經常需要服用治療腦神經的藥物,即使在不玩遊戲時,也需要長期服用。
家長和學生如何應對電子產品的衝擊
就如何面對科技產品對青少年產生的衝擊,羅森教授對學生和家長們給予了多項建議。
首先他認為,學生們可以養成休息的習慣,每個小時中拿出10至15分鐘出來放鬆休息一下。並採用任務切換式工作,讓大腦適當的切換和休息。同時,他推薦接近大自然、欣賞藝術、鍛練身體、保持微笑、同朋友常見面、學習一門外語或一種樂器,都是很好的調節方法。
羅森教授希望家長們能夠同孩子制定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規定並加以施行。在制定過程中,他建議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而是坐下來平等的交流。他認為,家長需要學會傾聽,先瞭解孩子們所想,並用積極心態同他們建立信任。
當然在過程中難免會經歷討價還價的局面。身為四個孩子的父親,羅森教授感同身受,他覺得在執行前先將各個方面約定好,更加便於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例如回家先做作業再玩遊戲就給予表揚,先玩遊戲再做作業則對玩遊戲有時間限制;在吃飯時遲遲不能停止玩遊戲要如何處理等等。
他建議父母要經常同孩子溝通,但每次時間不宜過長;在晚餐、看電視或聚會時,藉機同孩子更親密的面談;給予孩子任何表達的機會,不要一味的懲罰,除非在逼不得已的時候;保持談話的語氣;發現他們積極的一面;仔細觀察孩子對各種電子產品的反映程度,及其使用環境;控制睡眠習慣及咖啡因食用量;觀察其社交網絡,如果可能,常常登陸孩子的微博或臉書去看看他們談論甚麼,並積極向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