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中南海博弈激烈 政治局常委差額選舉原因何在?
【大紀元2012年10月25日訊】中共十八大召開的日期即將臨近,但政治局常委名單卻迄今未定,海外媒體放風、推測出的各種版本也是看的人眼花繚亂,充滿著諸多的不確定性。10月23日,香港《明報》刊登的署名評論文章表示,中共方面有意由200名中央委員投票,從10名候選人中選出7名常委。而在此前的10月15日,海外中文媒體《大紀元》亦獨家報導了近似的消息。消息稱,習近平擬用各派提出的「候選人名單」,在十八大上由差額選舉定奪,即十八屆中央委員由十八大代表選舉,差額約30%;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常委成員再由中央委員選舉,差額達30%和40%多。
如果中共業已確認了政治局常委為7人,那麼真正不確定且需要由差額選舉選出的只剩5人,因為習近平、李克強將毋庸置疑地繼續留在常委中。
顯而易見,在目前各派就政治局常委名單博弈激烈、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或許,差額選舉是一個各派相對容易並最終不得不接受的解決辦法,儘管這個方式此前還從未在中央政治局常委選舉中實行過。
差額選舉的優點比如可以形成相應的競爭、可以體現一定的民主等自不必多說,其局限性或者風險在於:如果不加以有效規範,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代表等情況。
從來自北京的消息看,主張實行差額選舉的應該是胡溫習一方。顯然,他們也是深知其中的風險的,但他們的底氣應該源於之前進行的摸底。據悉,胡錦濤、習近平曾經秘密在中共高層進行了一次「民主摸底」,由約350名正省部級高級官員組成選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投票班子,選舉除習近平、李克強之外的另外五名政治局常委名單,具備資格選舉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官員則來自中國各省市第一把手、中央部委及國家大型重點企業的第一把手。
這次「民主摸底」的結果是:俞正聲、張德江、張高麗、劉雲山、汪洋、劉延東、王岐山等進入五常委候選名單。儘管並不確知上述候選人得票的情況,但據說,這樣的結果讓胡錦濤、習近平信心大增,也使得他們敢於提出差額選舉,在某種程度上摒棄黑箱作業。或許,他們期望通過差額的辦法將江系人馬盡最大可能排除在外。
讓胡錦濤、習近平信心大增的摸底結果,無疑應該是不利於周永康、曾慶紅等江系殘餘勢力的。目前不太確知他們對於差額選舉是否是不情不願地接受,但從江系不斷在海外釋放所謂的常委名單以及爆出有關習、溫的黑材料看,其對差額選舉的結果應該是非常擔心的,因此還在竭盡全力繼續攪局。
從江系海外媒體釋放的各種消息看,他們正在竭力將被外界看好的汪洋、李源潮剔出常委名單,而力推張高麗、張德江及劉雲山入常。這三個原屬江系的高官雖然在薄熙來出事後,先後向胡錦濤表了忠心,但他們以往與江系的勾連並不能一筆勾銷,特別是他們都曾追隨江的鎮壓法輪功的政策,而這也是害怕失去權力後被清算的周永康、曾慶紅等力推三人的原因。至於汪洋和李源潮,不僅身上無血債 ,而且支持改革,與胡、習等在理念上更為接近。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汪洋、李源潮入常,習近平將多得助力,將更好地剷除江系的影響和政策;反之,若張高麗、張德江及劉雲山入常,汪洋、李源潮落選,習近平在很多事情上必受掣肘。
由於是中央委員投票差額選舉出政治局委員和常委成員,而中央委員則由十八大代表差額選舉產生,各派在所剩的不多時間裏,爭取十八大代表和中央委員的選票應是工作重點。然而,這其中不確定的因素是,沒有人可以確切地知道他人投票的情況,因此五人名單到底花落誰家,只有等唱票那一刻才真正見分曉。不過,如果中共體制不徹底根除,誰當選,對於普通中國人的意義又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