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擺脫對中依賴 日企製造基地轉向東南亞
【大紀元2012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中日釣魚島爭端至今未有緩和跡象,日本在華部份企業銷售倍受打擊。中日關係的惡化令一些日企開始重新審視在華生產的問題,加上日企在華生產基地本身就面臨成本上升的困境,日企開始考慮將在華製造基地向東南亞其它國家轉移,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釣魚島爭端令日企在華髮展受影響
中日釣魚島爭端引發的中國大陸「抵制日貨」行動,首先導致的是日系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
近期,7家日本汽車廠商公佈了9月份新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其中日產、豐田和本田三大汽車巨頭的新車銷量均下滑明顯。豐田的新車銷量為44,100台,同比減少48.9%;日產為76,100台,同比減少35.3%;本田為33,931台,同比下降40.5%。此外,鈴木、馬自達、三菱和富士重工業的在華汽車銷量也都出現大幅減少。
由於銷量下滑,日系車廠開始減少在華汽車產量。據《朝日新聞》報導,豐田表示,位於中國大陸東北部的天津一汽廠將從10月22日至26日暫停生產一週。路透社還引述日本經濟新聞說,豐田汽車計劃把中國工廠的10月總產量削減至去年同期的一半,而且未來數月可能進一步減產。
法廣報導稱,日中關係持續緊張,考慮到日本生產的汽車最近在中國銷量大減的因素,日本三大汽車集團決定把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產量減少將近一半。
受中日釣魚島爭端影響,一些日企開始考慮在中國大陸的生產佈局,路透社此前的調查顯示,有41%的在華日企認為和中國的領土糾紛影響到他們的企業規劃,還有一些公司準備撤出中國市場,把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
日企加速向東南亞遷移
實際上,即便沒有中日釣魚島爭端,由於通貨膨脹,中國廉價勞動力資源不斷減少,日本企業在中國也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的嚴峻問題,也需要想其它辦法降低成本。
雪上加霜的是,東南亞一些國家已經向日企伸出「橄欖枝」。菲律賓政府在9月27日向已進入中國市場的15家日本企業示好,表示會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投資環境以及優秀的人才。近日,緬甸和泰國政府也發出相似的信號,試圖吸引日本企業投資。
多種因素影響下,日本企業開始考慮「脫中國化」。10月12、13日的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稱,日本企業正在加速進軍緬甸。日本五大建設公司之一的大林組預計於年內向緬甸派駐員工,清水建設也在時隔13年之後重新進軍緬甸,於本月1日開設仰光辦事處。正在申請在仰光設立辦事處的雅馬哈發動機的柳弘之社長強調,進軍緬甸具有重要意義。汽車廠商方面,2010年退出緬甸市場的鈴木汽車公司在討論重新開設新工廠,本田汽車公司也已取得了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設立事務所的許可。
日本大型服裝企業三陽商會也於近期表示,今年年內將增加在緬甸的服裝生產量。三陽商會現在的海外生產比例約為65%,其中50%在中國生產,15%在越南和泰國。
有日企欲將生產遷回日本本土
除了向東南亞國家遷移之外,也有日本企業打算將生產遷回到日本本土。
NEC聯想宣佈,今年秋季將把本來在中國等海外工廠生產ThinkPad的一部份轉移到位於日本國內的米澤工廠進行試驗性生產;富士施樂也將於年內把數碼打印機的生產轉移回國內工廠。
日本設法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此外,日本也正在想辦法逐漸擺脫對中國稀土資源的依賴。主要採用向他國購買,並且積極開發新技術,減少對稀土的依賴。
《日本經濟新聞》10月10日頭版頭條的文章稱,日本正在逐漸擺脫對中國稀土資源的依賴。
報導稱,在日本汽車和家電製造中被廣泛使用的稀土,從前大部份依賴從中國進口,目前從中國進口稀土已降至其全部進口量的一半左右。
不過,目前日本混合動力車和空調的電動機使用的磁石中必不可少的鏑至今還有9成從中國進口。另據日本媒體報導,豐田汽車和三菱電機正在開發研究無稀土材料強力磁石,本月內研究團隊將正式成立,爭取在2021年實現技術實用化。
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產業省也開始對馬來西亞的礦床進行考察,準備確認開採計劃。除馬來西亞之外,日本政府和企業還在加緊與哈薩克斯坦等國合作,以尋求稀土資源的替代。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gaozhitan@gmail.com
(責任編輯: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