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公務教研分軌 國科會:經費彈性大
【大紀元2012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由於3月發生教授涉及假發票案,以及為了落實公教(公務、教研)分軌制,國科會15日公布「計畫經費支用彈性案」。主委朱敬一表示,此案讓科研支用與公務支用分軌,對健全學研經費核銷制度非常重要。
在中研院、國科會、教育部等單位協商下,由國科會提出「計畫經費支用彈性案」。朱敬一說,從經費流用彈性、經費支用彈性及強化內控三方面著手,讓科研採購與一般公務採購有所區隔,改善研究經費報支環境,且更具彈性。
流用彈性是指國科會專題計畫補助的業務費、設備費、國外差旅費3個項目間的流用比例限制,將現行流入20%、流出30%的上限修正為50%,容許科目間的流用更有彈性、帳目變更更方便。
經費支用彈性則是計畫案重點,是指容許很小額度的支用不超過計畫經費2%,每年上限為2萬5千元。朱敬一指出,研究上需要的經費支用彈性不是那麼大,例如:計程車費等報支確實是研究需要,但卻不見容於公務體系者,可以突破現行「急要公務」、公車不到之處才能坐計程車等規範。但這不是特別費,每筆支 出要根據單據報銷。機構、學校在研究計畫主持人同意下,也容許統籌共管額度,讓支用彈性更大。
在強化內控方面,經費流用與支用規矩放寬後,希望學校等執行機關能做好內控驗收,避免浮濫弊端。在「准予核銷」與「不准核銷」的灰色地帶,加上「扣機關管理費」選項,把發票上蓋章之人得承擔的責任移轉到機關學校,減少承辦人員負責賠償的壓力。如果內部控管機制不當造成經費浮濫,將追回機構浮報總額 1~2倍的管理費。◇
(責任編輯:明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