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為甚麼香港塌樹死人不斷
【大紀元2012年10月15日訊】2008年8月27日,赤柱一棵列入古樹名木的百年剌桐塌下,擊殺了前途大好、生活美滿的19歲準大學生莊頌賢。2010年6月14日,沙田圓州角公園單車徑一棵盾柱木倒塌,壓傷50歲的項目經理蔡傑強,最終不治,前唐政務司長還說了一句「打風落雨塌樹係無可避免,」,就像中國大陸農民工常說的「沒辦法」。昨天早上(2012年10月11日),大埔塘上村一棵細葉榕塌下,擊殺41歲巴籍跟車工人Omar。『樹殺人』猶言在耳,每隔大約兩年就出現一次,是否與中國許多老大難社會問題的「屢禁不止」有點相似?
要解決一個問題,必先瞭解問題的本質和核心,然而,那只解決了問題的一半,如果沒有合適的好方法,或沒有決心和能力去實踐那些好方法,那麼問題依然是無解,簡單來說,就是「知問題,識辦法,去實踐」,我們就看看香港政府知不知問題,根據發展局工務科轄下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官方網業上的>(1),今次出現事故的地點不是高危的第一類,也一定是有中度風險的第二類,因為上述指引第四頁列明第二類是「非經常使用,交通和行人流量低的地方,例如出入受限制的通路旁、郊區道路、鄉村小徑等」,由此可見,政府至少口頭上、宣傳上是明暸問題的重心:有可能會倒下危害生命財產的樹才要「嚴打」,其他荒山野嶺的樹不重要。那塌樹是否真的像某大員說的「無可避免」?有樹洞(cavity)可以塗桐樹油(漆)來防水防蟲,以防止進一步腐爛,最差的辦法,也有政府早年的灌石屎;樹身傾斜和樹枝離重心太出,可以用有目共睹的承托和修剪方法;有白蟻可以用藥驅趕,最後還有中國地方政府的終極方案──斬,再種,根本就是社會福利署勸人不要自殺的口號:「辦法總比困難多」啊!打風落雨只是一個近因,猶如一個本身體弱多病的人,遇上傷風感冒也可致命一樣,更何況一棵老病樹即使熬過了打風落雨,也會像今次事故般隨時倒下。君不見當局兩個月前於當地鋸除危樹嗎?可見政府是知道方法,且嚐試過解決問題的。
那為甚麼悲劇一再重現?看官倌們或許已料到是實踐上出現了問題,我們且看現在的政府有無能力,有人說:「政府坐擁龐大盈餘,有錢,就有資源(人才、設備、訓練等),那有甚麼解決不了?」,但那是不適用於直接提供服務給市民的政府基層身上,現在政府合約、外判工大行其道,美其名曰「靈活運用資源」,說穿了是政府肥上瘦下的「穩健」理財,加上正式公務員的薪金荒謬地只升不減和裁減不易,政府對聘請大量公務員有所顧忌,在近年市民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及政府價低者得的投標潛規則下,投放在基層的合約、外判工和公務員的資源不足,那工作成果又怎會令人滿意?
歸根究底,有心就有錢,那政府有沒有決心解決問題?恐怕是沒有的,那個地政總署署長甯漢豪露了口風:「沒投訴、沒處理」,表面上是少做少錯的官僚作風,事後檢討的改善方法很可能是多加巡查,內裹是官場普遍存在的陞官發財心態作祟,在香港要陞官,除了要奉承上司(不必討好下屬,更不需造出一個團結融洽、勤奮做事的團隊),還得排資論輩和有所表現,表現是甚麼?表現就是不出亂子(今次塌樹死人就是亂子)。假設事故前,政府體制內有一個充滿熱誠的傻子,他按著本子辦事,辨認出本案中的細葉榕和其他第一、二類的危樹,向其上級稟報,那不是在地政總署只處理被投訴樹的資源短缺情況下,為其上司同僚增加工作量?如果上級處理那些額外工作,那相應的額外資源從何而來?向上伸手索錢不但違背上層現行的節流政策,還予政敵管理和效率不彰的話柄,更何況在不出亂子的「和平」時期,批錢撥款給地方基層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上級勉強把額外的工作推給下屬,不但令下屬反感,而且礙於資源不足,結果是有投訴、慢處理,是為處理不當,上級難逃領導責任;如果上級忽視這些被記錄了的額外工作,把它們都壓下來,那就罪加一等,即有投訴、不處理。結論是,在「和平」時期,上級無論如何都不能令其表現有所得益,而那個傻子就得罪了體制內不少人,我看那傻子要麼與眾多無心無力的官僚同流合污,變得有心無力,要麼就混不下去,在體制內被淘汰消失。
悲劇不斷重演是體制和文化問題,大部份官僚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有不講道理、只講權術的遊戲規則,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情況下,抱著僥倖的心態,希望亂子不在任內出現,甚至隱藏、壓下潛在問題,離任後把爛攤子和眾多懸疑的「X檔案」留給繼任者,繼任者蕭規曹隨,於是問題日積月累,計時炸彈定時爆炸,今次塌樹就是一例。對於今次不幸,全香港都感到傷心,,大眾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某些官員是因此事後果可大可小,怕影響其仕途,心中大呼:「時運不濟,嗚呼!」,兩者皆只能自求多福。
失業失意人
201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