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敘寫 看見教學新視野(上)
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對話的過程。從東方教育思想家孔子在《論語》的部分篇章,或西方思想家柏拉圖(Plato)的《對話錄》中,皆是利用「對話」來傳遞教育思想和知識,並透過討論和溝通作為具體教育行動。
也是20世紀著名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與草根教育運動提倡者P. Freire 重視「對話教育」的原因。Freire曾說:「沒有人能教別人,也沒有人能教自己,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互動,彼此教導。」對話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邂逅(encounter),是以世界為傳導媒介,目的是在為世界命名(naming the world)。因對話活動必須在一種情境中產生,所以對話也可說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行動。在教育場域中,教師和學生在一個互為主體的創造性對話情境(mutually created dialogue)中學習,透過這樣的過程,所有參與教育的人(教師及學生)都能被「賦權」(empower)。
談到教師與敘事的關係,教師透過「敘事研究」的方法,使教師們可以反思過去的教學經驗,並思索教學的未來發展性。
當教師拿起手中的筆,開始敘事,書寫下屬於自己和孩子們的互動,或與校長、教職員工、家長、校外人士間的教育故事時,透過筆尖,體驗、描繪,並重新認識「什麼是老師?」「我是怎麼樣的老師?」「怎麼樣的老師才是真正的教師?」
教師透過敘事研究,完成一趟敘事旅程後,開啟教育議題的新視野,也可獲得實際的解決方式,和教師個人的實踐理論(practical theory)。因此,要行塑教師的自我認同、教師專業自省意識,和教師專業知識體系皆可透過敘事研究為基礎,做生態循環式生生不息的正向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