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武術漫談

武術與修練(4)

3. 分流

(1)華南分野

1.1 內家南派

明代嘉靖年間,陝西西安王通為武將,其子王宗,聰穎好武,從一隱名道長學練太極拳,深得精要。時有西安陳州同,從王宗學太極拳,後回浙江余姚,將太極拳帶至南方。陳州同傳白錦道長,立武當派白錦門。至清初,武當門派有清汶派,至觀教派,菲子教派等。

明代嘉靖年間,孫十三老從一武當雲遊道人學練太極,繼承並教傳與浙江鄞縣張松溪。此後,張松溪復收徒教學,稱武當內家拳松溪派。松溪所傳弟子中,以四明葉繼美為魁。

葉繼美所傳弟子中,以單思南為勝。單思南所傳弟子中,以王征南最特出。王征南早年從軍,以「七矢破的,補臨山把總」,屢立戰功,官至「都督僉事副總兵」。 因參與反清復明事敗,隱居鄉野,秘收眾徒傳武。

明末清初大文學家、思想家黃宗羲之子黃百家,拜王征南為師,王征南去世當年,黃宗羲為其撰寫墓誌銘;其中首創提出武術內外家之分野。黃柏家著《內家拳法》及《王征南先生傳》,全面介紹了王征南的內家武術。

清代康雍年間,江蘇江甯人甘鳳池,自幼敏慧,勇猛過人,早期拜少林寺僧朝園和尚及一念和尚學練少林拳。繼拜峨嵋山了空大師學修內養功。後至浙東四明山,從黃柏家研練內功;悉得內外家功理精要,綜合學練心得,自創一套拳法,名為「花拳」;其後,創立「武當金蟾派太極功」。其性秉公仗義,施醫濟世。 著有「花拳總講法」,世稱其為江南大俠。

此後,南派內家拳藝廣泛傳播,最勝為四川地區。

1.2 南少林派

河南嵩山少林寺為唐代立功,唐太宗賜命「僧兵」,並准許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十座分寺。智空和尚受命被派往南方興建少林分寺。智空來到福建,開拳教功,籌地建宇。

最早的有莆田林泉院建於唐代貞觀年間;泉州東禪院,建於唐代廣明年間。隨後繼續建有佛清的少林寺,詔安的長林寺,東山的古來寺,及仙遊的九座寺。由此,少林拳法傳佈於南方,世稱南少林派。

1.3 南拳

南少林派至善禪師創編了一套「五祖拳」,其弟子洪熙官創編了「洪拳」,另有蔡、莫、李、劉四徒分別創編了自已的拳路。由此組成南少林派的武術基本內容。 其套路演練具有與原來北方少林全然回迥異的南方獨特風格。

南少林拳除在廣東、福建得到盛傳外,在浙江、江西、廣西、香港、澳門各地均有流傳。其後,廣東新會人陳享自幼隨父練「佛家拳」,後又從蔡福和李友山學練,隨從業為武術教頭。經總結實踐和教學體會,融三家拳法於一爐,自成一系,名為「蔡李佛拳」。

福建永春縣有一女子名嚴詠春,人稱嚴三娘,愛好拳武,出類巾幗,自創拳路,名為「詠春拳」, 廣傳於福建和廣東。福建福寧人方種,精少林拳,其女方七娘自幼隨父習武,盡得其技。及長,她模仿白鶴動作形態,揉入少林拳法中,創編成「白鶴拳」。後與其徒曾四結為夫婦,定居永春,廣傳其技,故亦稱「永春白鶴拳」。

明末清初,南海平州人林世榮,出身武術世家,師承吳全美、黃飛鴻,所學融會貫通,以洪拳與佛拳為基礎,模仿虎爪鶴啄之犀利,虎撲鶴鳴之形象,創編成拳套,名為「虎鶴雙形拳」。流傳於廣東海南一帶。

(2)華北分野

2.1內家北派

2.1.1太極

河南博愛唐村有「千載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年,原名無極寺,東魏武定三年改名為千載寺。千載寺原寺規模宏大,與洛陽白馬寺齊名。全寺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無極殿,三教堂,東側有三聖祠,供奉伏羲,文王,孔子,再往東為太極宮,內有老君殿,太極殿,藥王殿等,為典型之三教合一聖殿。

明代嘉靖年間,山西陽城小王莊有名王宗岳者,師從一雲遊道人學得張三丰之嫡傳太極拳法;深研精練,造詣殊深,人稱北方大俠。王宗岳繼承三教合一至理,秉承佛家至善,道家無為,儒家仁信之風,承傳慎教張三丰之太極殊藝,經商來往於山西河南之間;千載寺地處必經之路。

千載寺,時為搏公道長和董秉乾老道居修之所。二道人素有武功根底,精於通背纏拳,及多種兵器,甚具修為,並為三教合一之承傳者。王宗岳與之甚契,乃授教二道人「十三勢軟手」,「十三勢論」,及 「十三勢名目」,此係張三丰真傳之太極精髓,稱為「八門五步十三勢太極拳」,簡稱為「十三勢」。

王宗岳路過河南溫縣趙堡鎮時,偶遇蔣發,蔣發時年弱冠,知王宗岳為技絕高人,堅拜為師。王宗岳攜蔣發回山西,教傳七年,蔣發悉得其傳,轉回趙堡開始教傳所學太極絕藝。

時河南懷慶唐村有李春茷攜其子李仲、李信共至千載寺從搏公道長和董秉乾二位道人學練武藝。

同時河南溫縣陳家溝有陳奏廷,亦名陳王廷,與李氏家族係姑表親,亦去千載寺學武。陳奏廷與李仲、李信在千載寺結拜兄弟,跟隨二位道人弘揚三教合一,學練無極功,通背纏拳,刀槍劍棍,臨陣兵法,及 「十三勢軟手」。

李仲、李信與陳奏廷三人在千載寺共同用「十三勢」功理,將部分通背纏拳柔化,創編一套新拳路,稱為「太極養生功」。

陳奏廷將在千載寺所學所創全部帶回陳家溝,教傳陳氏家族。陳奏廷早期曾從李際遇學過少林紅拳,加上原有某些民間練武動作,原本偏剛,自嫌欠佳。自千載寺歸後,欲去復學,後逢機緣巧遇蔣發,乃請蔣發至陳家溝,重新學練「十三勢太極拳」。

陳奏廷之後代家族中,以陳有本教拳聲望最高,徒眾最盛,但其所授拳路係為眾所樂的「太極養生功」。並未重視「十三勢」,從而「十三勢太極拳」在陳家溝反被冷落棄置,終於中斷傳承。

陳友本所教傳的「太極養生功」即為目前流行的「陳氏太極拳」之原型。

蔣發回趙堡鎮後,傳「十三勢太極拳」於邢喜懷,邢喜懷傳張楚臣,張楚臣傳陳敬柏,陳敬柏傳張宗宇,張宗宇傳其孫張彥,張彥傳陳青平。趙堡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陳敬柏打破拳藝不外傳的禁錮,廣收門徒。陳奏廷的重孫陳繼夏在趙堡鎮隨陳敬柏學太極拳。陳繼夏傳太極拳於陳秉旺,陳秉旺傳「十三勢太極拳」於其子陳長興。

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向陳家溝陳長興學太極拳,又向趙堡陳青平學太極拳理,創造了「楊氏太極拳」。楊露禪將其太極拳帶到北京,在端王府傳授王公大臣,由此太極拳發揚廣大。

武禹襄向趙堡陳青平學太極拳,創造了「武氏太極拳」。李瑞東向楊露禪學太極拳,創造了「李氏太極拳」。吳全佑向楊露禪學太極拳,創造了「吳氏太極拳」。 孫祿堂師承承傳武氏太極拳的郝為真,創造了「孫氏太極拳」。

這時,內家北派後來居上,超過了內家南派的發展。

內家南北兩大派系以外,還出現了一些其他流派。明代嘉靖年間,安徽歙縣宋遠橋在武當山學練「十三勢太極拳」,秘傳於其家族。江蘇江寧甘鳳池創立「金蟾派太極功」。武當山道人培元塵傳承「獨龍派太極拳」。道人吳鑫良傳承「武當道家太極拳」。北京白雲觀安聲遠道長傳承「原始太極拳」等。

2.1.2 行意

姬際可,字龍峰,明代萬曆至清代康熙年間山西蒲州人。早期曾去少林寺習武,路過千載寺,得六合槍術及十三勢軟手身法。回蒲州,在黃河灘練就六合神槍,赴少林寺試藝。

往來途中,於黃河邊中條山谷,觀各種飛禽走獸行狀,體悟十大真行之精義,在清庭禁止民間私藏兵器之限令下,秉六合槍之理法,創心意六合拳。姬際可後至少林寺時,經少林寺方丈懇求,於少林寺傳藝。在少林寺珍藏資料中,即有《姬老師槍譜》。

清代雍正乾隆間,姬際可之徒孫河南李佚名曾將其所著《心意六合十大要論》贈給少林寺一份,為少林寺歷代珍藏。

姬際可融合「一身五弓」與「十大真行」,由槍化拳,開創「心意六合拳法」,成為這一拳派之始祖。

師承姬際可之弟子有曹繼武與馬學禮。曹繼武傳戴龍邦和李洛能,李洛能將心意六合拳改稱行意拳,傳郭雲深和劉奇蘭,及其他諸第子。諸弟子均功法精深,其中郭雲深與劉奇蘭造詣殊勝。

2.1.3 八卦

董海川,清代嘉慶年間河北文安人。幼學少林羅漢拳,以武勇著名鄉里。當其訪遊至江南九華山時,遇一道童,該道童善武,董海川試之竟不敵,乃求其引見道長。畢澄霞道長見其懇切意誠,隨留下習武。

所學武藝,以動為本,以變為法。似從道家的「轉天尊」繞圈走圓導引術融合武技攻防招勢,用易理闡述拳藝運動功法而形成的另種武藝套路。年逾八載,董海川辭師北歸。至此,逢無敵手。後至清肅王府任護院總管,名震京畿,府內外授徒甚眾。

董海川之親傳弟子中,以程庭華與尹福最富盛名。程庭華之弟子中,以孫祿堂最殊勝。

楊露禪在京畿端王府教拳,名勝一時,人稱楊無敵。董海川派弟子到端王府請楊露禪一聚。兩人交手比試,一為太極高手,一為八卦宗師,奇招絕技,來來去去,層層疊疊,難分勝負。從此,太極八卦兩大內家拳派結為摯友,相互溝通,融洽相處。

行意拳家郭雲深與劉奇蘭聞董海川之名,二人同去肅王府與董海川較藝。比試徹夜,不分勝負,互惜深功,結為金蘭。由此,太極、行意、八卦,三大內家拳系,互尊互敬,互助互補,形成中華武術史連理枝上的三朵奇葩。

2.1.4 內家北派之峯

孫祿堂,河北完縣人。咸豐十年(1860)誕生。

自1868 年至1872 年,學練少林功法,包括內功、輕功、散手及暗器。1872年,被行意拳家李奎垣收為弟子,學練行意拳。1875年,李奎垣見其天資穎慧,將其薦給李師郭雲深。從此,孫祿堂跟隨郭雲深深造行意拳八年,其間結識了劉曉蘭、宋世榮、白西園、車毅齋等行意名家,深得多方教益。

1882年,經郭雲深推薦,孫祿堂赴北京從程廷華研習八卦拳。1884年,程廷華鼓勵孫祿堂效當年董海川訪遊天下,以臻至境。1885年,孫祿堂開始雲遊。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遍覽名山大川,尋覓知名武林人士,較手則勝,多次遇匪,所向披靡。

在訪遊中遇一奇人,係一張姓雲遊隱道,授其修心養氣大法,自然辟穀,清腹淨身。孫祿堂將此內功心法融入行意八卦拳法之中,達到騰足凌空,劍射靈光之境。 隨後,於蜀中從一高僧研修《易經》,於武當隨一隱道結蘆講習丹經。如此邀遊寰宇,先後歷時三年餘,於1888年秋,返回保定。

回家未久,當地拳家甚忌之,群謀暗箅,於一茶店對孫祿堂前後伏擊。孫祿堂武功巳臻至空,驟臨不測,感而隨通,劍氣迸發,若電光擊人,其前後偷襲者均跌仆於地,餘者逃散。

其後,孫祿堂創立蒲陽拳社,收徒教拳,同時深研易經黃老奇門遁甲諸學。

1900年,庚子之亂,孫祿堂不安,赴北京探視程廷華,始知其已犧牲,乃返。

隨後,清庭於京郊舉辦一次「天下英雄會」,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來比武。 孫祿堂經比試,技冠群雄,人稱其為「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1907至 1908年間,徐世昌慕其武藝,聘請孫祿堂至奉天為其幕賓。其間,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到奉天,俄公使館提議,邀孫祿堂與彼得洛夫比武。孫祿堂應邀前往,輕取之,名震海外。

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比音在上海登廣告,謂「東亞病夫」該打。天津迷宗拳名家霍元甲決定南下上海應戰奧比音,特邀孫祿堂同往,為其壓陣。及至上海,奧比音不敢接戰,聞風逃之。

1913年,孫祿堂在青島參加 「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孫祿堂以全勝戰績榮獲總冠軍,震動全世畀。

1914年,孫祿堂在北京遇太極名家郝為真,謙請教益。郝為真傾心相授,孫綠堂拆節持弟子禮 。由此,孫祿堂得以融合行意、八卦、太極於一體,參儒道兩學,合丹經易理,用太極圖形,以先後易數,創立孫氏太極拳。

自1915年至 1919年,孫祿堂先後編著出版《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及《太極拳學》。

1918年10月,徐士昌接任大總統,孫祿堂應徐士昌親聘,入總統府任武承宣官。

1920年,日本大正天王欽命大武士,全日本柔道冠軍阪垣一雄專程來華,向孫祿堂挑戰,找到孫祿堂家中。孫祿堂與其接手試技,輕而取之,阪垣深服,願出兩萬大洋投拜孫祿堂為師,孫祿堂婉拒之。

1922年,孫祿堂離開總統府,於北京中山公園專志講授拳學。

1923年,孫祿堂撰寫《拳意述真》出版。闡發「拳與道合」、「由拳悟道」之真諦階梯。

1925年,撰寫《八卦劍學》,闡發劍術真諦,由拳劍而生慧劍,以臻劍合於道,人通於仙。時任直隸督辦的劍術名家李景林深服之。

1926年,孫祿堂與一姓關的隱道同處一室,合道修真。其法不傳六耳,閉戶謝絕世人。

1930年,日本又選派六名格鬥高手來華,指名向孫祿堂挑戰。孫祿堂以一對五,平躺於地,由五位日人由上下壓,號令三聲,是否能起。當號令至「二」時,孫祿堂騰然而起,五位日人被發出數丈開外,撲地而滾,群皆驚服,日人願出二十萬大洋請孫祿堂東渡日本,教授拳術,孫祿堂婉拒之。

1933年,孫祿堂預言自己駕鶴之日。於同年十二月,其對家人曰:「仙佛來接引矣」。端坐室中,一笑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