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國小饒平布馬舞傳習計畫成果發表會
【大紀元2012年0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以「饒平的故鄉」得到桃園縣教育局「特色認證」的桃園縣中平國小,4日上午十點在該校文化館4樓辦理饒平布馬舞傳習計畫成果發表會暨布馬開光點眼典禮,除有開光點眼儀式,中平國小傳統布馬舞的表演,地方耆老解說布馬內容與故事等等。布馬演員集會舉行起迎參神儀式,並作首場演出,這叫作「起馬(發布馬)」。
中平國小校長陳新平說:布馬也就是竹馬,一個充滿客家的名詞也是一個洋溢幸福感的名詞。它和童年有關、和愛情有關。它是稚兒的遊戲更是饒平人的記憶。李白的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客家童謠:「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一竿竹梢,象徵著一匹白馬;一枝青梅,象徵著一片童真。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隱喻一種古典的愛情。「城門城門雞蛋糕,騎白馬,帶把刀。」多數男孩幼年時也曾騎竿為馬與一幫男孩子追逐廝打。然而,人們借鑒這一遊戲形式發展起來的各種竹布馬藝術,卻在民間世代相襲,綿延千百年後依然頑強生長在鄉土之中。
過嶺地區是許多客家饒平鄉親生長的地方,至今仍保有部份古老的饒平聚落和建築,唯獨源自原鄉的布馬舞已消失多年,陳新平校長聘請對饒平布馬相當有研究的許時烺到校指導學生學習,在有小成之後,為將此特有的客家文化推廣與傳承,特別申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以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的經費,進行了社區型塑與文化深耕的傳習活動。中平國小和過嶺社區發展協會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饒平布馬的傳習計畫終於告一段落,
陳新平說:先在本村各廳屋表演,然後再到街市和縣城去表演,這叫作「跳布馬」。在晚上表演跳布馬,這叫作「照迎」。活動結束,名為「圓布馬」,即為收馬之意,期待明年再來。布馬舞,著意在「刀槍入庫,馬歸南山」,寄託著人們的追求和理想。最後有許學洪先生介紹許家老屋建築形式和風水關係等。
他說:文化是前人生活的軌跡,客家人最是敬奉祖先,「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所以傳承與發揚饒平布馬舞正是不忘本的證明。
(責任編輯:王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