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獻血與評優掛鉤 北京變相強制
【大紀元2012年01月31日訊】近日,為了應對血荒,北京市衛生局和市教委聯合發文,要求各高校將無償獻血工作納入對學校各部門、社團組織及師生個人的評優考核指標。此消息一出,隨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質疑,認為中共當局把自願無償獻血變相為強制獻血,不僅會打擊獻血主力軍的積極性,而且會使整個社會更功利化。
北京市要求大學生獻血與評優掛鉤
大陸血荒持續,為了應對血荒,近日,北京市衛生局發佈《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在首都高校開展無償獻血工作的意見》。在此文件中,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要求大學生獻血工作與志願服務、大學生綜合測評、社會實踐學時以及爭先創優活動相結合。特別提到「把無償獻血工作納入對學校各部門、社團組織以及師生個人等評優考核的重要內容。」
京華時報:北京當局變「自願無償」為「強制有償」
2012年1月31日,《京華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北京「血荒」是事實,鼓勵更多大學生加入無償獻血隊伍也沒錯。但是,將無償獻血與評優掛鉤,用「評優之利」平衡「公益之心」,變「自願無償」為「強制有償」,有失偏頗。這樣處理危機的方式實在缺乏想像力。
大學生成為無償獻血的主力軍,這是大學生群體的光榮,也值得我們這個社會反思。現實社會,年富力強的群體不只有大學生、農民工,還有龐大的公務員群體,有白領、金領,有擁有社會影響力的精英人士。「血荒」並不是因為大學生無償獻血少了,而恰恰是因為大學生占無償獻血比例太大,采血渠道過於單一,使得中國人口獻血率只有8.7%,低於世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水平。
文章最後指出,將無償獻血與評優考核捆綁是容易的,只消發一個紅頭文件給各個高校就可以了,而且,紅頭文件下發後,「血荒」問題的皮球就被踢到了高校。只是,這樣的手法非但無法培育民眾無償獻血意識,恐怕還會徹底傷了無償獻血主力軍們的心。
民眾質疑
北京市衛生局發佈的此消息一出,隨即引發了市民及網友的質疑:「獻血怎麼能和高校評優掛鉤?」「那些因身體原因不能獻血的怎麼辦?」「搞到學校變得那麼勢利化。」「這種帶著那麼重的強制色彩的掛鉤做法已經失去了自願無償獻血的意義了。」
對於民眾為甚麼不願無償獻血?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公務員說,大家無償獻血,血站卻通過市場手段賣給醫院,醫院再賣給患者,「我們擔心獻出去的血,會成為他人牟利的資源。」
大學生是獻血主力軍
資料顯示,去年昆明、北京、合肥、南京、南昌等地先後出現不同程度的血荒現象,一些醫院的臨床用血緊張,很多手術被迫一推再推。
而且,大學生一直是無償獻血的主力軍。2010年,江西南昌共62000多人次參加無償獻血,通過無償獻血途徑獲得血液近30噸,其中高校學生佔了獻血人數一半以上;山東濟南血庫七成靠大學生、農民工支撐,其中大學生獻血佔半壁江山;2011年1月份,雲南昆明血庫告急,主要原因是高校放假,獻血人數急遽下降;而在北京高校集中的海淀區,大學生無償獻血已佔獻血總量的70%-80%。
(責任編輯:張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