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變「老」300多歲 春晚被指缺乏常識
【大紀元2012年01月29日訊】每年一度的央視「春晚」,雖然仗著場地大、演員多、場面熱鬧,但是因為節目內容虛假、低級、無聊,備受民眾的指責。今年的「春晚」從文學方面看,不僅有文史差錯、成語差錯、字詞差錯,而且語法也錯誤,可謂錯誤百出。
2012年1月28日,《北京晨報》報導指出,《咬文嚼字》今年再度檢查央視舉辦的新年晚會的文字質量,發現很多錯誤。
文史錯誤:西施變老至少300歲
在今年的央視「春晚」上,馮鞏的小品《愛的代駕》中的一段對白,馮鞏問「你有病啊」,牛莉作答「你有藥啊」,不僅被指是偷盜郭德綱和于謙表演的相聲《你有病》;而且民眾還認為,該小品拿中國糖尿病患者開涮,是缺德、缺心眼的作品。如馮鞏的小品《愛的代駕》中一句「你甜,糖尿病!」,就是拿糖尿病人的痛苦做笑料,尋開心。
該小品不僅低俗,而且該小品被《咬文嚼字》指出央視歷史不清。在小品中閆學晶說:「我西施,她貂蟬,合著我比她老一千多年呢。」
雖然西施、貂蟬都是傳說中的古代美女,生卒年都不詳,但大致可推斷其生活年代。據載,西施於公元前494年由越王勾踐進獻給吳王夫差;貂蟬被王允使連環計先獻給董卓,後又許配給呂布,導致董呂反目,公元192年呂布殺了董卓。由此可大致推算二人相差700年左右,離「一千多年」遠著呢。
文史錯誤:「秦王」變「秦公」
央視「春晚」的《荊軻刺秦》中,黃宏一上台就說:「想當初秦公金鑾殿,圖窮匕首見……」其中的「秦公」說錯了,應說「秦王」才對。「公」、「王」是先秦時代諸侯國國君的爵位,不可隨便亂稱。秦國國君在秦孝公之前(包括秦孝公)都稱「公」,公元前324年,秦惠文君(孝公之子)改稱「王」,自此以後直到嬴政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改稱「皇帝」。
成語錯誤:「竹報平安」與信無關
《空山竹語》節目前,主持人董卿說:「中國有句古話叫『竹報平安』,雖然現代人早已不把報平安的家信寫在竹簡上了,但這青青翠竹在傳統文化裡一直被視為堅貞高潔、虛心向上的君子形象。」
《咬文嚼字》指出,董卿顯然把「竹報平安」理解成在竹簡上寫平安家信了,其實「竹報平安」是個成語,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北都只有童子寺裡有一叢竹子,數尺高,主管寺院事務的綱維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關人員報告,竹子沒有枯萎,很平安。後人以「竹報平安」指平安家信,也簡稱「竹報」。竹子也因此成為吉祥平安的象徵,民間還有以竹為題材的吉祥圖畫,也稱「竹報平安」。總之,「竹報平安」並不是在竹簡上寫平安信。
基本常識錯誤:「鼓是人類最早的音韻之一……」
在《鼓韻龍騰》節目中,字幕解說詞:「鼓是人類最早的音韻之一……」
《咬文嚼字》指出,這是明顯的主語謂語搭配不當。「鼓」是一種樂器,「音韻」即聲音,二者不是同一個概念,只有鼓所發出的聲音,才能稱為「音韻」。所以正確的說法,應是「鼓樂是人類最早的音韻之一」。
據《咬文嚼字》指出,他們在2006年的央視「春晚」節目中,發現央視28處差錯;雖然《咬文嚼字》在2007年就派出專家赴「春晚」直播現場把關,但仍未避免出如此低級的錯誤。
海內外民眾:春晚是精神垃圾
大紀元記者隨機採訪大陸一些地區的民眾,多數人都表示「根本不看央視春晚」,「春晚沒意思極了」。
江西萍鄉市民宋先生表示,幾年不看春晚了,但過後會看人們對春晚的評論。「沒有好評,年年都被揭破綻,劣評如潮。」有人說:「水平不是裝出來的,裝不過是為了掩蓋內心的恐懼。」
知名旅遊愛好者沈力在微博表示,史上最差的龍年春晚——沒有新亮點,只有大雜燴;沒有主題曲,只有亂乎乎;沒有龍精神,只有歎息聲!連李詠老婆都敢導演你知道多俗呀,今年春晚可是江郎才盡了。
這次春晚的導演哈文是主持人李詠之妻,而李詠在被問及對今年春晚的「感想」時,說了一句:「春晚應該結束了!」
中共自從1983年開始搞的「央視春晚」,成了其每年自我安慰、炫耀一年成績的舞台,被民眾稱為「最沒品位、最沒吸引力」的「精神垃圾」。
中共破壞傳統文化 新年變「春節」
2006年,大紀元時報發表了系列社論—-《解體黨文化》。社論指出,傳統中國文化深厚的精神內涵決定了傳統中國社會從總體上說是一個健康的、富有活力的社會。在中共的統治下,社會高度政治化,政治高度一元化。共產黨聲稱「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要「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在一片殺伐聲中,破除的是中華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建立的是具足中共邪惡基因的黨文化。
過年是華人社會最大的傳統節日。《說文解字》中「年」的意思是「五穀大熟」。古人豐收後要感謝神明保佑,因此舉行謝神祭祀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的重要儀式。
傳統的新年是從臘月八日開始,直到正月十五結束。「臘八」是佛祖釋迦牟尼開悟成佛的日子,民間與寺院都在這一天喝臘八粥,祈禱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接下來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民間認為灶王爺監看著一年以來一家人的一舉一動,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要上天庭去匯報。至除夕再貼上新的灶王像。這種活動是中國人「頭上三尺有神靈」的一種表達。由於相信灶王的監督作用,人們自然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
臘月三十也稱「除夕」,是新年慶賀的高潮,這是「祭神祭祖」的日子。其中置天地桌、貼門神、接福神、財神、貴神、喜神、太歲神、請灶王爺像、貼春聯、放鞭炮等都與中國人敬神的傳統有關。天地桌是供奉神佛和接神的臨時性供桌。春聯的原形是桃符,因為傳說中鬼怕桃木,至五代時蜀主孟旭在桃符上題字「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成為正式的春聯的開始。
1949年9月27日,中共將「正月初一」改為「春節」,似乎只是個普通的慶祝「春天」的節日而已。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叫法,同樣是中共為了批判、替代傳統文化、宣揚無神論的需要。這樣一改,傳統過年中感謝神明看護、尊敬神明與先祖的文化內涵就被去除了。
(責任編輯:張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