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駐港宣傳官員撰文 被批「上綱上線」
【大紀元2012年01月28日訊】(美國之音)與日前一項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民調相關的爭論繼續發酵。中共政府駐香港官員在港報上撰文,稱某民調是為特定政團利益服務。而香港民主人士則批該官員一再借民調議題上綱上線,以在港造成「寒蟬效應」。
中共駐港宣傳官員批民調服務特定政團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星期五(1月27日)在香港《明報》觀點版面發表了一篇題為「近來香港社會常被混淆的幾對概念」的文章,說「縱觀香港某些機構10多年來的民調活動,不難看出,其議題10多年來以一貫之地面向公眾進行,為特定政團利益服務、企圖影響公眾言行。」
儘管未點名,郝鐵川顯然指的是去年年末引發廣泛關注的「香港人身份認同感」民意調查報告。
港人「中國人」身份認同感跌至12年新低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當時發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升至10年新高,但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卻跌到12年最低水平。
調查結果甫一發佈,即遭到這位中央政府駐港官員的批評。
郝鐵川批港大民調「不科學」
12月29日,郝鐵川召集香港主要電視媒體記者茶敘時表示,該調查將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的議題設置方法不科學。他說,香港回歸中國後,香港已是中國一個地方行政區,而非獨立政治實體,因此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理所當然也就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
郝鐵川的言論隨後遭到一些香港學者的抨擊。有學者對媒體表示,郝鐵川的表述讓他們感到中央干預日深;甚至讓學術界有步入「寒冬」之憂。
郝撰文再批民調有政治目的
時隔近一個月,郝鐵川再度發文,以澄清他所說的「香港社會常被混淆的幾對概念」的方式,不點名地指稱一些「經常把自己對公共話題的觀點發表在非學術的公共媒體上」的學者與「球星、歌星、影星和官員等」歸為同類;並稱一些民調不是學術話題,而是「為特定政團利益服務,企圖影響公眾言行」的公共話題。
郝鐵川還批評了此前針對他就港大民調發表的言論所招致的批評,說批他「干預學術自由」的言論「很可能是一種思想專制。」
郝文刊出後,「港人認同感」民調的負責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應媒體的要求作出回應。
鍾庭耀:希望郝關注誣蔑和詆毀言論
鍾庭耀在文中說,他於去年12月29日曾說過,有關民意研究設計的討論,應該留在學術層面進行,而不應涉及政治考慮。他說,郝文明示,「其既為官員,因此『不會把自己所有的言行都歸結為學者角色所為。』」
鑒於此,鍾庭耀希望郝鐵川在份內工作處理一些與此相關的事。他說,一些左翼評論人士誣蔑他和外國勢力串通,並詆毀他與其他學者的人格。
鍾庭耀說:「雖然謠言止於智者,但本人再次強調,文革式的批判和誣蔑,不論是針對任何人士,均無助建立香港人或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感。」
親北京媒體的「陰謀論」
郝鐵川12月29日在「茶敘」間的言論一出,旋即得到親北京政府媒體的呼應。香港《文匯報》在次日的輿論版面刊載了一篇署名「來論」文章,稱「鍾庭耀的調查,不僅要向幕後主子交待,更有赤裸裸的政治立場預設。」
此外,《文匯報》文章還提及前港英布政司霍德在該民調出籠前與鍾庭耀會面,因而質疑該調查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鍾庭耀1月5日就「鍾庭耀會晤霍德」傳言發表公開聲明,說自己與霍德毫不相識,也從未會面。
中央政府駐港宣傳官員郝鐵川在《明報》上發表的文章也受到香港民主黨方面的批評。
郝文見報當日下午,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召開記者會,批評郝鐵川言論嚴重威脅到香港的一個核心價值,也就是學術自由。
針對郝鐵川批評學術界的話題不應該變成公共話題的論點,何俊仁認為學術研究從來都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而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是公民社會常見的情況。
何俊仁:郝文「上綱上線」或引發寒蟬效應
何俊仁在記者會上說,這是中央政府排除異己的一貫做法,即便對學術研究也是如此。
他說:「一貫以來,中共宣傳部對不同政見者,尤其是他們認為會牽涉到重大政治議題時,都會上綱上線,甚至用人格污蔑的方式施以攻擊。」
何俊仁認為,郝鐵川的言論代表中央政府,因此會有一定政治影響力。
他說:「(郝鐵川)一而再、再而三向港大的民調計劃發起強烈攻擊,目的是要產生寒蟬效應,是要鍾庭耀改變他的調查方式,甚至不要再做這些調查。或者要讓其他調查者明白,絕對不能夠做出鍾庭耀所作出的那種調查結果。」
香港工黨當天也發佈消息,計劃於28日中午集結遊行,前往中聯辦「抗議郝鐵川恫嚇學者與言論自由。」
(責任編輯: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