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童一寧台北20日電)孔廟變成手提包,萬花筒變成化妝包,甜點泡芙也變成逛街大包,全是包包設計師徐家柔的創意。她說,所有靈感都來自生活中的需求,但最重要的,「一切都是為了愛」。
研究所念設計的徐家柔,大學時主修日文,原擔任廣告公司文案,結婚生子後,與原是電影導演的丈夫盧泓帶著兒子彤彤,從台北搬到台南,推出自創品牌。由她負責設計,盧泓負責通路與宣傳,1歲多的彤彤則是最佳模特兒。
徐家柔從學生時代就對設計包包很有興趣,不過,直到懷孕期間,才開始真正投入創作。她說,大部分靈感都來自實際生活的需要,還有與生活環境的互動。
例如做成直筒狀的「萬花筒」,是因為徐家柔覺得市面上的筆袋或化妝包,不是太扁、就是太小,而且多過於粗糙。於是她把「萬花筒」的直徑與長度都加大,再結合可以展開的平面袋,挑選圖樣細緻的花布,搭配皮繩與貝殼鈕扣,設計出心目中夢幻的雜物收納包。
徐家柔也將她心目中的台南,融入包包當中。她將住家附近的國家一級古蹟台南孔廟的飛簷,轉化成兩端斜飛設計的牛皮提把;孔廟的大片紅牆、台南隨處可見的綠地,就是包包上紅、綠、大地色系的大塊拼貼布面。拼貼布面之間的普普風花布,則代表台南迷人的古城魅力。
徐家柔說,創業過程中,最困難之處是找不到適合的裁縫代工。因為堅持產品一定要在台灣本地由手工製作,還要兼顧品質與速度,盧泓與徐家柔本想在台南當地找裁縫老師傅,沒想到老師傅們不是退休了,就是轉向中國大陸發展。
盧泓與徐家柔帶著兒子,一家三口幾乎開車走遍整個台灣,最後在台東部落中,找到一個原住民媽媽組成的裁縫工房,隨後又在台南鄉下的農村中,找到另一組裁縫媽媽工房,在徐家柔指導下,漸漸做出理想作品。
盧泓說,30歲前在台北拚搏逐夢,幾乎完成了生命中所有的夢想。盧泓曾是台北電影節得獎導演,徐家柔也全力支持他的夢想,為他擔任製片、美術,還曾陪他帶著影片一起前往義大利參展。
但這一切,在有了小孩之後,全都不一樣了。盧泓說,徐家柔懷孕後,兩人開始思考,「要給小孩怎樣的生活?」「我們不喜歡在台北每天窮忙,沒辦法好好陪伴小孩的日子。」
兩人跑遍美國、歐洲、中國大陸,最後決定落腳台南,在文化底蘊深厚、生活節奏悠閒的府城重新開始。盧泓說,他們希望在小孩快樂成長的同時,也能圓滿自己的人生。「但我的電影夢比較難實現,」他笑說,「除非我變成魏德聖。」
兩人幾經思量後,都同意徐家柔的「包包夢」成真可能性比較高,也比較可能支撐穩定的生活,因此盧泓先將自己的電影夢放下,全力支持徐家柔。盧泓說,對他與徐家柔來說,自創品牌不只是一個品牌,更是「生命的抉擇」,「這一切都是為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