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債務危機」製造者:既得利益集團
【大紀元2012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肖恩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地方債、央企債、高利貸和房貸呆壞賬的債務壓力下,中國式債務危機開始呈現,郎咸平去年11月瀋陽演講對中國各種危機的預言已經逐漸兌現。那麼,誰是這一危機的製造者和最大的獲益者呢?
2012年的世界經濟仍然處於不確定之中,債務危機依然是本年度的關鍵詞。彭博社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主要經濟體(G7加「金磚四國」)到期債務規模為7.6萬億美元,超過2011年到期的7.4萬億美元。如果將利息(700億美元)以及新增加的融資成本包括在內,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再融資規模將突破8萬億美元大關。
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必然給以出口貿易為主要動力的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與此同時,中國在2012年也將進入了還債的高峰期。英國《衛報》1月12日發表了經濟事務編輯埃利奧特的文章,埃利奧特形容全球經濟危機將在2012年達到高潮,而核心標誌是中國經濟的崩潰。
大陸國企債務危機引發恐慌
2012年新年伊始,中國債券市場就頗不平靜。日前接連發生的2008鞍鋼MINI「事實上違約」和10中關村中小企業集合債發起人違約事件。這兩起債務違約事件令市場風聲鶴唳——中國式債務危機即將爆發等傳言已在坊間流傳。
據大陸《時代週報》報導,「央企債務危機」之說呈爆炸式蔓延,恐慌情緒重挫A股市場。新年首日收盤,滬市跌30.03點,報收2169.39,跌幅達1.37%。A股新年開盤大跌,如此疲弱之勢歷年罕見。此類烏龍事件的重演,顯示中國國企不尊重市場規則,缺乏市場信用。
儘管2008鞍鋼MNT1延遲兌付虛驚一場,但10中關村債發行人之一償付困難是否中國債市危機的「預演」?整個債市是否在醞釀系統性「信用風險」?鞍山鋼鐵烏龍「違約門」、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首例風險事件,這表明債券市場的風險是確實存在的,投資者不可忽視。
中國債券市場,亦即發行、交易、監管的嚴重割裂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如果該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可能不久之後,中國的債務危機絕非只是政府債務危機,更多的是企業債務危機;不僅僅是長期債務危機,更多的是短期債務危機,規模甚至可能不亞於歐債危機。
儘管有專家表示,陷入債務危機疑雲的央企,也迎來了出境併購的良機。然而境外企業目前已經成為大陸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國企出境併購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據《華夏時報》報導,中共國資委的一位中層官員透露,經過幾年的反覆排查,目前國資委對央企海外資產的情況已經大致掌握,境外企業已經成為目前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是三大石油公司的很多海外項目都是虧損的。
中國大陸經濟學者廖誠表示,中國國有石油壟斷企業沒有危機感。在海外,多數項目處於虧損狀態,實際上,一些所謂國有企業海外分部已經成為中共官員洗錢的渠道,錢被轉入個人腰包。
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受管理制度及國際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虧損項目更是達到2/3。
地方債資金鏈危機
除央企的債務危機恐慌外,2012年地方債也迎來了第一輪的還款高峰,政府償還壓力凸顯。
《時代週報》報導說,2012年大陸財政收入增速預計將下降至10~15%。而受貸存比、資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貸款上升的約束,銀行僅能保證地方融資平台存量貸款的展期,但無法像2009年那樣提供大量的增量信貸支持,發債將成為解決地方政府融資需求的重要途徑。
中共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1.88%,五大行不良貸款率1.1%。地方性債務違規資金占比高於五大行不良貸款率3.9個百分點。面對巨大的負債規模,地方政府開始承擔巨大的還債壓力。僅在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中,2012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就有1.84萬億元。
更加困難的是,當年為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4萬億」貸款,目前正逐步進入償還階段,這對本來就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2011年6月27日,大陸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首次披露中國地方債底數: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107,174.91億元,約相當於當年GDP的27%,其中的違規資金超5,308億元,占總債務的5%。
然而,朗咸平教授在瀋陽演講中在對大量統計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指出中共政府負債至少達到了36萬億人民幣,中國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
2000億的房企海外債償付已處於危局
《21世紀經濟報導》根據30餘家上市公司的公開報表顯示,過去三年,內地30餘家地產商通過海外發行債券及優先票據等方式,共融資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這些債務將在2012年開始的未來幾年陸續到期,由於未能持續「擊鼓傳花」,將從此步入償付危機期,或面臨遭債權人提前贖回乃至清算的風險。
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披露說,若以項目計,過去一年大概有1,000個項目進行了海外私募融資,這數百億債務今年年中將會集中兌付。
針對相當一部份開發商期望市場今年來波「春季行情」,《21世紀經濟報導》引用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院長楊紅旭的話說:「2012年下半年樓市可能出現弱勢復甦,但只怕有些企業『體力不支』,等不到那一天。」
既得利益集團是「中國式債務危機」製造者
2012年,將是「現金為王」的時代,各國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爭搶資金運動。債務危機最後都投射到貨幣危機上,通過貨幣危機引發一系列金融及經濟危機。
據大陸《時代週報》報導,在世界經濟形勢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近段時間中國仍然增持了美國國債,從8,000億美元增加到11,598億美元。如果美國政府債務進一步惡化,進而引發美元貶值,美元指數將會跌破2008年危機時的歷史最低點。以中國持有的約1.16萬億美國國債為例,如果美元貶值10%,將導致中國外匯雖然賬面金額並未減少,但實際購買力損失高達1,000多億美元。
大陸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日前提出,中國當下已經形成了三大利益集團,破解利益集團是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的關鍵。要從制度上割斷政府官員和商業活動聯繫,從制度上打破不合理的利益鏈條。實行嚴格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實行廣泛的選舉制度,還給老百姓選擇領導人的權利。
「利率市場化」之所以遲遲難以推進,就是以國有大銀行為首的既得利益者不願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這樣,他們就能坐享存款利率低而貸款利率高的固定高收益。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