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1日電)不時有杭菊驗出農藥事件傳出,行政院農委會茶葉改良場表示,市面上 7成產品自中國大陸進口,台灣只占3成;為求市場區隔,已有不用農藥栽法,可讓全台杭菊無農藥殘留。
年關近,應景產品檢驗結果不斷公布,農委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國人愛喝的菊花茶的杭菊新栽種法。
銅鑼鄉農會杭菊產銷班班長張煥文說,目前台灣市面上多達7成菊花來自中國大陸,每台斤新台幣300元,不止杭菊,有的是貢菊;僅3成菊花是台灣所產,每台斤1000元。
他並說,因為陸製是作為藥材使用,可能因不是每天食用,檢驗標準較鬆;台灣製則因為是每天喝茶使用,被歸為食品類,檢驗標準較嚴。
茶改場場長陳右人說,市售檢驗菊花不合格問題,在去年茶改場與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輔導用藥後,已大幅降至符合安全標準,目前有問題的多是進口品。
但為了讓台灣泡茶喝的杭菊升級,更具市場競爭力與區隔性,茶改場去年一年在銅鑼產區使用 4分地嘗試新栽法有成,可望推廣到全台。
陳右人舉例說,過去茶農曾將茶樹缺鐵誤認為有病蟲害而使用農藥;經場方檢視,發現是土質太酸、鈣不足、不夠肥沃等問題造成,於是調製營養劑噴用,就可改善生長情況,不需用農藥。
例如傳授農民不用農藥噴芽心上的害蟲,而是摘下芽心後,請農民改掉隨地丟的習慣,將芽心集中在袋子裡,放置一起後晒太陽,芽心上的害蟲就會死去。他強調,此方法大幅減少9成以上的農藥用量,若還有害蟲問題,再放天敵就能解決了。
陳右人說明,此新式栽法並不會因為減低使用農藥而降低成本,主因是要改用生物防治資材;但是杭菊可因不使用農藥的新栽種方式,提高消費大眾接受度,進而提高售價,所以花農的獲利還是可以增加。
他重申,目前全台除銅鑼鄉17公頃杭菊產地,加上台東等產地,全台合計50公頃;他希望結合農委會驗證,賦予台灣杭菊本地產製及無農藥殘留的產品商標,提高高質化產品市場辨識度,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他相信,有了商機,台灣杭菊的耕作面積與產量會大增,既提高台灣農業產值,同時讓消費者吃得健康,不用農藥,更可保障農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