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臺灣致力挖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管理總處挖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在無形文化資產方面傳承中華傳統技與美,在有形文化資產方面推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希望將臺灣之美在國際上發揚光大。文資處無形文化資產組組長吳華宗及有形文化資產組組長洪世佑均表示,他們致力於以世界遺產的標準來做國家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推廣。

吳華宗近期接受記者採訪介紹,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工作,包括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製燈、剪黏泥塑、大木作、糊紙、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澎湖傳統彩繪、布袋戲首先偶頭製作、製鼓、交趾陶保存修復、銅鑼製作、石滬修造技術等)、傳統藝術(歌仔戲、布袋戲、南北管、戲曲等)、以及民俗及有關文物(雜技、藝陣、搶孤、鹽水蜂炮等)等。

文建會指定46位人間國寶

吳華宗指出,2003年聯合國發表「建立人間國寶制度指引街」的宣示很重要,對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的保護從此公約開始。臺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我們要走向世界與國際同步,一定要遵守聯合國的國際公約。他說,臺灣是在2005年修訂文資法,文建會開始至今指定了46位人間國寶,並開始首先為其中的15位國寶巨匠,出版《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紀錄他們的故事。

文建會目前指定了46位「人間國寶」,用意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命脈,不使傳承出現斷層。登入的條件除了藝師本身的專業及代表性,最重要是藝師必須投入傳承工作。吳華宗強調,人間國寶的道德標準達到無私,都願意完全公開傳承技藝給學習者。他指出,政府除了頒贈榮譽之外,甚至比照大學教授的鐘點費支給,鼓勵藝師將技藝傳承給藝生,「這部分讓其體系很完整做保存機制,這些如果不保存就會消失了。」

傳承傳統技藝靠師徒制

吳華宗表示,因政府的資源有限,優先搶救珍貴技藝,列為國家指定登入項目,因為傳統藝術在人身上,人一凋零或過世,技藝完全消失。如果是技藝或劇種要消失,先把影音記錄下來,這樣後人才看得到。我們是找出好的東西做記錄、保存、傳習、推廣全世界。文建會是2個管道在做推廣,傳承是師徒制;傳習是針對社會大眾在做,這樣民眾才有接觸的機會,傳統技藝才有辦法存活下來。

他說,我們很注重師徒制的傳承,而且傳統技藝本來就是師徒制,在日本、德國也是師徒制,這樣才有辦法每天跟著大師學基本功。他也說,在學院裡不可能有這樣的傳習機會,我們將技藝開到學校去上課,但學生不一定是學院派學生,希望藝師能傳承衣缽,由藝生把傳統技藝保留下來。

梁正穎製作神韻藝術團表演用鼓

《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介紹了兩位製鼓技術的人間國寶,梁正穎「願與天地人相共鳴」,他說,製鼓需要的牛皮和實木都是自然材料,因此「最大」或「最美」都需要「天意」才能配合,屬於萬中之選;2006年他製作神韻藝術團表演用組合單面鼓至今,這是他最自豪的,因為鼓聲不僅能把臺灣鼓之美傳遞到全世界去,更能上達天聽!

梁正穎天生敏銳的音感被他的岳父黃秀邦師傅稱讚是製鼓奇才,在製鼓的過程裡,調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決定鼓發出音質音色的「定調工作」,但調音又必須和踩鼓兩相配合,「踩」的用意在於踩出牛皮的彈性,先踩鬆再繃緊,用鼓錘敲擊試聽就是「調音」,這些動作必須反覆數次直到「調音」完成。

梁正穎形容,「踩鼓」是一種修練,初時會覺得單調,慢慢找到節奏感,這時就會感到趣味。鼓的形成是由人和牛共同成就的,一切都是天然,所以也會有靈性,踩鼓人如果帶著歡喜心,鼓就能被擊打出撼動人心的聲音。


王錫坤相信只要虔敬努力,就能獲得佛菩薩庇佑,諸事平安、事業順利。目前證實鼓還有醫學治療成效,鼓聲可促進人腦散發γ波,足以安定心神,他希望讓鼓發揮出有助於人的功能。(攝影:行政院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提供)

王錫坤:希望鼓發揮功能有助於人

王錫坤遵循傳統以純手工處理牛皮,鼓桶以燻烤達到乾燥,可成功預防蟲蛀和受潮腐壞,即便如優人神鼓於山上練鼓的潮濕環境,也不必擔心會有提早受損的問題。王錫坤來回將鼓面踩平均,使鼓皮與鼓身緊密結合,因為鼓皮繃緊的程度,是決定音質好壞的重要關鍵。他特有的繃鼓調音技術,作品音質佳,深受表演團體的喜愛。

王錫坤平日喜歡讀老莊、念哲學,他強調天理運行,該留、該去、萬般都是緣分。目前證實鼓還有醫學治療成效,鼓聲可促進人腦散發γ波,足以安定心神,王錫坤希望讓鼓發揮出有助於人的功能。

他認為,功夫不怕人來學,功夫都學會了,就不用擔心後繼無人,但學徒資質都不一樣,不是「聰明」就好,有些人會耍小聰明,不願意每一項步驟都仔細做,因此就會發生問題。而這種單調且重複性高的工作,耐不住性子就做不好,所以要有專注沉穩的人格特質才行。再加上學習態度也很重要,因為態度可以決定人的視野和格局。

國民素養提升靠傳統藝術文化

吳華宗說:「一個國民的素養是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喜愛,這樣老百姓的文化才能夠提升,因此傳統文化藝術的根也才能保留下來。」他強調,很多傳統藝術要憑經驗,要老師傅傳承才有辦法,科學沒辦法也作不到。他舉製鼓技術為例指出,師傅上去踩必需憑經驗感覺什麼才是最好的音,這是科學計算不出來的。

吳華宗表示,我們應重視傳統的傳承,而不是一直在講求科學,現在小孩子對傳統藝術都很忽略,當我們把大師推到學校去,學生看到傳統藝術之美都很驚艷、很高興,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看到這些,政府要把傳統藝術推出去,讓年輕人有機會欣賞到。他指出,我們有時候也會請國外團體,像日本匠師、人間國寶等,大家可以來學習、欣賞、互相交流。

有形文化資產有18個世界遺產潛力點

洪世佑表示,有形文化資產組挖掘世界遺產潛力點,目前列有太魯閣國家公園、阿里山森林鐵路、金門戰地文化、馬祖戰地文化、紅毛城及其周遭歷史建築群、玉山國家公園、金瓜石聚落、澎湖石滬群等18個潛力點,結合觀光將臺灣之美推向全世界。

洪世佑說,我們基於文化資產保存立場,要把傳統特色價值保留下來,讓遊客進到這裡會覺得有特色,他們才會有興趣來旅遊。他舉例,金門有很多紅磚傳統建築群,以真實性來看,除了要用古蹟或歷史建築物凍結式的保存,此外若非歷史建築物,可以配合聚落的保存精神,用修景感覺傳統氛圍方式把它保留下來。

「保存有形文化資產遇到什麼困難?」洪世佑表示,最大困難是我們古蹟、傳統建築遠不如國外有1、2千多年歷史,我們頂多3百年,因為年代不久遠,所有權人沒看到立即的效益,但現在若不保存,就不會有悠久的歷史。他指出,現階段重點先保留下來,透過活化再利用,可以吸引觀光客來,也讓保留的意願更強。洪世佑說,我們有成立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找觀光局、世界遺產專業老師參與,用世界遺產的標準來做保存、推廣的動作。

責任編輯:林惟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