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7日電)原本連電腦開機鍵都找不到、覺得「拿滑鼠比拿鋤頭還重」的爺爺奶奶,透過社區資訊課程,不只學會使用即時通和異地親人視訊連線,還會影像編輯,將孫子成長過程剪輯成紀錄片。
民國96年,教育部在古坑鄉草嶺村設置數位機會中心(DOC),提供偏鄉民眾電腦應用的場所。4年下來,以提供當地近1000個小時的資訊課程,有1300人次的民眾受惠;同時還透過數位化方式,將當地竹編工藝、耆老故事等文化進行典藏,並提供弱勢孩童課後輔導。
草嶺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員蘇宗文表示,草嶺地區青壯年人口外移,留下的大都是高齡長者,像社區資訊課的成員,近7成都是50、60歲的長者;因此在安排課程上,也以文書處理、線上即時通、網路應用、影像編修、報稅、掛號、查氣象等生活應用的資訊課程為主。
蘇宗文說,剛開始這些高齡學員對電腦都很陌生,常常抱怨「拿滑鼠筆拿鋤頭還重」,滑鼠不會動、也找不到游標,還因為不會關機,索性把插頭拔掉;也不知道什麼是電腦中毒,還以為是移動太大力造成的,因此小心翼翼地移動滑鼠。
但隨著課程的演進,這些高齡長者對電腦也越來越熟悉。1位56歲的學員,學會線上即時通後,就和加拿大的妹妹、異地的女兒和女婿進行視訊通話;還有1名52歲的學員從相機開始學習,一直到錄影和影像編輯,後來還將孫子出生到週歲的成長過程,剪輯成紀錄片。
蘇宗文說,之前曾有個越南的外籍看護到草嶺工作,看到輔導團在上資訊課時,一直到外頭觀望,後來和越南看護聊過後,才知道她很少回越南,因為國際電話費很貴也很少和家人聯絡,因此輔導團後來也邀她加入課程。
第1次聯絡上越南家人時,看到電腦那端出現思念已久的家人影像和聲音,越南看護忍不住熱淚盈眶,在場的人員包括蘇宗文等人也都為之感動。
蘇宗文說數位機會中心的設置,不只提供當地一個學習電腦資訊的機會,對這些學員來說,資訊課也變成另一個聚會場所,不只可以學電腦,還可以聊天聚會,看到這些學員從不會電腦,到現在能基本應用程式,也讓輔導團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