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9月27日訊】胡適,民國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曾在北京大學任教,1938年至1942年抗戰期間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其在學術和政治上的影響都不可小覷。由於追求自由思想的胡適沒有選擇留在大陸,而是去了台灣,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成為中共大規模批判的主要人物。
胡適育有三個孩子,長子胡祖望、長女胡素斐,次子胡思杜。生於1921年12月17日的胡思杜,年少時患過肺病,因此讀小學時時讀時輟。胡適為此曾請自己的學生羅爾綱做其家庭教師。後來他重新入校讀書,但並不屬於聰穎那類的學生,而是喜歡交朋友和玩樂。
在胡適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胡祖望於1939年、胡思杜於1941年先後赴美讀書,胡思杜選擇修讀歷史。1948年,當他與父親的朋友一同回到北平時,許多人看在胡適的面上,紛紛邀請其到大學任教,但胡適以「思杜學業不成,不是研究學問的人才」(鄧廣銘語)為由拒絕了所有邀請,只同意他到北大圖書館工作。
1948年12月,蔣介石派飛機到北平接胡適等文化名流。來使告訴胡適,這是南下的最後一次機會。對中共沒有甚麼瞭解,但自認為沒有做過對其有害的事情、不會被其怎樣的胡思杜決意留下,而不是隨父母南下。胡適的妻子江冬秀雖然難過,但也無可奈何,只好給兒子留下了一些細軟和金銀首飾後離去。
1949年9月,胡思杜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分在二班七組。次年9月11日,胡思杜致信給在美國的母親,告訴了革大畢業之事,信中說:「我從下星期起就要到唐山交通大學教書,那裡有不少熟人,學生也增加到一千五百多人,一切都很安定,希望您別掛念。」信中還盼父親胡適少見客,多注重身體。
1951年,中共為了加強對知識分子在思想上的控制,開展了針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在運動中,胡思杜違心地批判自己的父親,還親自編寫和登台演出反美話劇。此外,他還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對我父親——胡適的批判》一文,表示要與之劃清界線,斷絕往來。胡思杜的「叛逆」之舉在海內外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消極影響,而胡適卻不願多談此事。
在「學習改造」結束後,胡思杜還將母親留下的細軟上交給中共,「向黨組織表示他的忠心」,並表示要加入中共。可以說,在唐山工作期間,胡思杜一直認真努力地工作,希望以此為父親「贖罪」。
胡適在1950年10月7日的日記中曾記述來自一位朋友的消息:思杜有一個女朋友,現在貴州,明春可能回來,希望他明年能結婚。然而,大概迫於壓力,這個女朋友最終與其分手,此後再無人願意與思杜談戀愛。
1957年,為了徹底消除知識分子的不滿之音,毛澤東採用「引蛇出洞」的策略,讓知識分子自由發表看法,給中共提意見。一些知識分子上當,這其中就包括想入黨的胡思杜。他主動給他所在院、部的領導提了不少建議。隨著中共反擊右派的開始,胡思杜被打成「右派」,說其是向黨進攻,並將其父親胡適一齊批判。
不堪受辱的胡思杜於當年9月21日上吊自殺。在其親戚胡思孟接到學校打來的電報趕到唐山後,「看到滿院子的大字報,都是批判他(指思杜)的,也有批判胡適的」。學校告訴他,胡思杜是「畏罪上吊自殺」,並給他看了一下思杜的「遺書」。此時胡思杜已經被裝到棺材裡,胡思孟等人便在郊外挖了個坑,把他埋下,立個小木牌,「現在恐怕也不知在甚麼地方了」。
料理完後事之後,胡思孟便把胡思杜的書和衣物裝了一架子車託運回北京,「其中《新華月刊》就有一大箱子,還有許多外文書」。文革期間,擔心紅衛兵抄家,胡思孟就將胡思杜的書大部分都燒了,甚至「只要有胡適和思杜寫的字,簽的名,都撕下來燒了,現在僅存10多本外文書了」。至於那份「遺書」的抄件,也在「文革」期間被胡思孟撕掉了,只保存下紙的一角。
1962年,胡適在台北病逝,至死都不知次子離世的消息,因為在他生前,家人一直不敢把胡思杜的悲慘結局告訴胡適夫婦。如今,在胡適夫婦墓地的東南側,有一塊胡祖望為其弟胡思杜而置的約四平方尺的小石碑,上刻:「亡弟胡思杜紀念碑。胞兄祖望泐石。」草成於丁亥年八月初四夜。
1980年,胡思杜被中共當局以錯劃右派「平反昭雪」。地下有知的胡思杜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中共會作何感想呢?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