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 親亦在
【大紀元2011年09月24日訊】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留學生在愛爾蘭變成了移民,越來越多的當年的小留學生在愛爾蘭成家立業,在國內多年無法與子女團聚的父母們追隨著兒女們的腳步來到愛爾蘭探親。兒女們想盡孝心,承歡膝下;父母們想念兒女,天倫之樂。所以很多本該落葉歸根,頤養天年的老人們千里迢迢來到陌生的異國他鄉。
然而,這些探親父母由於只是訪客,無法享受到愛爾蘭居民可以享受的福利,加上語言不通、人地生疏,社會環境陌生等,使他們在愛爾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前來探親的父母們已經成為愛爾蘭華人社會中的一群邊緣人,一方面,他們由於語言不通,習慣不符,在短暫的喜悅過後,面臨的是寂寞;另一方面,由於離故土遙遠,他們的困難無人重視,所有的生活重擔都落在他們的子女以及老人們自己的身上。
盡孝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百善孝為先。把父母接到空氣清新、食物放心、生活自由安逸的愛爾蘭生活居住和遊玩或許是兒女盡孝道的方式之一,但這取代不了身處異鄉的華人全面思考有關如何盡孝的新的人生話題。
生活差異大 兒大不由娘
已經在國外生活很多年了,而且也成家立業了,國內生活的記憶已經模糊,在國外自由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可是在父母眼裡,兒女們已經變的太自立了,多年積攢的關愛和嘮叨換來的是子女的不解和不耐煩。從孫輩的教育,到買菜做飯;從消費觀念,到飲食習慣,矛盾重重,甚至上升到衝突。早已沖淡了開始相見時的喜悅,成了名副其實的「相見不如懷念」了。
這時才是作為兒女盡孝道的時候,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已為人父母的子女們就應該多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從心底體諒父母的做法,儘量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望子女成龍鳳 實情有落差
國內激烈競爭的生存形態,不健康的社會階層模式,已經讓父輩們形成了無法改變的思維模式,從小就念叨「要爭氣」、「做大官」、「人上人」等等。於是很多留學生和移民在愛爾蘭的工作或職位就變成了父母眼中的「不如意」、「沒面子」、「不爭氣」了。父母們覺得花了那麼多的金錢和精力撫養子女長大,好不容易送出國了,竟然是送來給別人打工的,心裏接受不了。更會以審視的態度來看待子女交往的朋友圈子。
這時的子女也許會覺得無法和父母溝通,其實可以儘量平靜的等父母發洩完心中的不安於不滿。每個父母首先求的是子女的平安幸福而非大富大貴。在愛爾蘭踏踏實實做人,努力工作就會獲得應有的報酬和受到尊重。而不用像在國內那樣拉關係走後門,一切像錢看,人與人之前缺少誠信。相信子女以成熟與平靜的態度去面對父母的抱怨時,他們會慢慢理解。
準備充分 歡笑滿堂
所有的探親父母面臨的困難除了和兒孫輩的相處,就是寂寞了。探親父母由於語言不通,在陌生的城市很難找到同齡的朋友,精神上的寂寞已經令他們難以忍受,如果再遇上身體上的重病,那更是苦不堪言。為了幫助兒女解決後顧之憂,老人們不得不承擔起家務、帶孩子的重任。一些家庭由於經濟狀況緊張、生活上的不滿意也滲透到與家人的關係中。氣候的不適應、精神上的鬱悶、生活上的單調、再加上老年人常有的疾病,都可能鬱積成病。有人玩笑地把中國老人在國外的境遇形容為「五子登科」——聽不懂英語是聾子,看不懂文字是瞎子,不會說話是啞子,不會開車是拐子,拿起電話不會答,手抖得像篩子。
出國之前買一份全面的健康保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國人有句話「以防萬一」,父母們年紀大了,以備不時之需。不要覺得父母來就是再次「重操舊業」照顧子女的,好好的計劃安排好他們在愛爾蘭三個月的探親生活也至關重要,每個星期做好安排與規劃,愛爾蘭歷史悠久、鄉下風景宜人,空氣清新,驅車旅行非常適宜。給老人介紹愛爾蘭的風土人文,自由的生活氣息,和自由的價值理念﹔在各種群購的網站搜尋各種經濟合適的deal﹔高級西餐廳的美食、美容美膚、按摩等等,相信豐富的全家活動也能沖淡各方面的矛盾,讓老人開心的度過探親生活。作為子女的也盡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