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對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雙方各執立場而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三百多名族人對抗日本三千大軍。只是無論是信仰彩虹,還是太陽,他們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賽德克‧巴萊》
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在台實施的現代化政策,入山開採資源,嚴重壓迫到原住民族的生活場域;強制教化番俗,引起不少原住民的反彈;1930年代的皇民化運動,更導致台人和原住民在族群認同上的矛盾。
賽德克族(Seediq)早在清朝即已出現在歷史文獻上,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儘管發現賽德克族與泰雅族在語系上有所差異,但兩者同樣有文面、出草等文化,於是將之歸於同族。直至2008年始正名為台灣原住民高山族第14族。
其中,莫那‧魯道(Mona Rudao),為賽德克族馬赫坡部落的頭目。進入日治時期,莫那魯道曾在政府安排下,參訪日本,回台後深知日軍現代化的軍事設備絕非台人或原住民所能抗衡。於是被迫在殖民政府的監控下,過著「現代化」的生活,放棄部落傳統文化、習俗。
通往榮耀 彩虹橋傳說
遙想賽德克族的傳統信仰,觸動族人內心深處的記憶,欲回歸夢中彩虹橋和祖靈懷抱的一念。
「彩虹」在賽德克族,甚至台灣原住民族的傳說中,大多意味著通往天上之路。以賽德克族來說,彩虹橋是通往祖靈之家的必經之途。如同泰雅傳說記載,他們的祖先在彩虹的另一端,族人謹遵先人訓示,時刻辛勤工作,男人獵首血祭、女人善於織布,相信死後祖靈便會保護他們順利通過彩虹橋,前往光明的彼岸,不致跌落。
原住民族的彩虹神話豐富、多元,體現台灣原住民對自然界神靈的崇拜、敬仰及想像。按日本學者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和瀨野尾寧、鈴木質《蕃人童話傳說選集》等記載,原住民認為靈魂不滅,相信善惡有報,彩虹橋傳說是神靈提醒人們必回歸純淨、洗去前世罪孽,勿忘報應。
不朽史詩 為祖靈而戰
在賽德克人內心,先祖的訓示時刻縈繞於心,是點燃族人捍衛山林土地的導火線,最終釀成一場慘烈的戰事,儘管悲壯卻也榮耀。台灣史上可歌可泣的「霧社事件」,犧牲人數近千人,僅次「西來庵事件」。事件發起者,即位於今盧山溫泉區,霧社群馬赫坡部落頭目——莫那魯道。
1930年10月27日,台灣總督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陣亡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照例在公學校舉行聯合運動會。賽德克族霧社群(即德克搭雅群)之馬赫坡、和哥、波阿倫、斯庫、羅多夫、塔羅灣等6部落共約1,200人(含非戰鬥員),趁霧社地區晚秋季節之破曉時分,由莫那魯道首先發難,分隊襲擊各部落所在附近之警察駐在所。最後,莫那魯道長子攻下馬赫坡造林地,次子攻擊馬赫坡駐在所,波阿倫社人則攻打波阿倫駐在所,斯庫社人攻擊並焚毀屯原、尾上及能高駐在所。位於能高越嶺道西段沿線之日人機構都遭到襲毀,無一倖免於難。
不幸,日人在霧社遭到攻擊的消息,由逃出的日本人傳出,全台震驚,民心動盪不安。台灣總督府立即下令緊急調派台灣各地之警察隊與軍隊進攻霧社,進行大規模威嚇、鎮壓。數日後,除馬赫坡社外,其他部落都被占領,反抗主力退入馬赫坡社,其餘散入附近各溪溪谷。
為徹底消滅起義部落,日軍開始以部族間傳統仇恨煽動,並以提供賞金和槍枝彈藥為條件,威脅利誘附近各部落協助日軍的行動,協助日軍的原住民即所謂「味方蕃」。12月20日搜索隊於霧社櫻台舉行解隊式,宣告亂事底定。
依據學者戴寶村〈莫那‧魯道與台灣原住民的反抗運動〉一文的調查,莫那魯道抵抗失敗後,退回馬赫坡後面的洞穴,最終賽德克族人以集體上吊的方式自殺。從當時日人所拍的照片可見,一棵樹吊了很多人,以致樹枝都彎曲下垂。有的婦女為使男子奮勇作戰,無後顧之憂,紛紛自殺,十分悲壯。莫那魯道和族人的殉難地即著名的「馬赫坡戰役」古戰場。該地也是與日人發生激烈抗戰的最後退守據點。今日霧社地區設有霧社事件紀念碑,莫那魯道雕像豎立於內,以紀念其英勇事蹟。
暴風過後 加速皇民化
歷史上的「霧社事件」,並未隨著莫那魯道的失敗告終。1931年事件結束後,日警將參與起義者暫監禁在西寶收容所及羅多夫收容所。但道澤群因其前任頭目在霧社事件時慘遭殺害,深具復仇心理,再加上不滿日人保護起義者,4月25日又分批攻擊霧社事件餘生者居住的兩個收容所,被殺死及自殺者共210人。此次事件被稱為「第二次霧社事件」,今日清流部落還可見為紀念此次罹難者所設的「餘生紀念館」和「餘生紀念碑」。
最後,霧社事件生還者被強制移居至川中島(今南投互助村清流部落)。日人為了不讓被遷居者有返回故鄉的念頭,將原屬霧社群,卻因參加霧社事件而遭到遷村的諸部落土地,分割給道澤、托洛閣兩群,以及同屬霧社群之巴蘭、塔卡南、卡奇克等社。12月時就將托洛閣群遷居至波阿倫駐在所附近,形成今日的「廬山部落」;道澤群(所屬四社各有一半人口被遷居,一半人留在原地)遷居至和哥和櫻駐在所附近,形成今日的「春陽村」。
在霧社事件發生之時,能高越嶺道由霧社至能高駐在所沿線的日人機關屋舍皆成為攻擊之目標,並且遭到焚毀。而日人能夠迅速調動大批軍警,乃歸因於完整的道路系統,花蓮港部隊與台北警官隊才能迅速經由能高越嶺道東段至能高駐在所,投入鎮壓起義部落。
日本總督府在事件後,為加強能高越嶺道沿線部落的控制與監視,除將被焚毀的駐在所:霧社、和哥、櫻、馬赫坡、波阿倫、尾上、能高等重新修建外,並且新設置:斯庫、布卡散、富士見與松原等駐在所。目的即加強嚴密監控鄰近各部落,以防再起亂事。同時,總督府也修正了對台灣原住民的歧視政策,並且加速皇民化教育,使原住民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