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情感與經濟決策
事實上,人們對於消費的機會的確會有生理上的反應。經濟學家已經開始與神經學家和心理學家合作,研究當史蒂夫經過紅酒專賣店、鮑伯走進保時捷的經銷商,以及珊蒂穿上Ferragamos的鞋子時,大腦有哪些部分會特別活躍。
這項研究稱為「神經經濟學」,其中還包括了當受訪者被問及經濟和財務方面的問題時,以核磁共振造影技術(MRI)掃描他們的大腦。
大腦顯影研究的結果是,當我們在做消費、保險和投資決定時,沒有一個單一的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在指揮我們。
反之,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大腦、心智和行為研究中心的主任──神經學家柯恩(Jonathan Cohen)所說,是「大腦內有多個系統,大部分的時候,這些系統在決策時會互相合作,但在某些情況下會互相競爭。」
因此,我們實際上是精神分裂的,但並不是像好萊塢所想像的那樣。
有趣的是,大腦會將複雜的決定視為一種威脅。那些在我們遭遇威脅的情境時會特別活躍的大腦區域,在我們遭遇複雜的決定也會特別活躍。
或者就如加州理工學院的行為經濟學家卡默勒(Colin Camerer)所說的那樣,「當『大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時,杏仁核就會傳輸恐懼到視覺額葉皮質區。」(你在經濟學導論的課程上不太可能聽到這種東西。)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當我們很生氣或難過時,大腦某些區域也會特別活躍;還有當我們付了不合理的價格時,大腦某些區域也會特別活躍。這些發現就可以很明確地證明,我們的感情直接參與了經濟決策。
不過,在蘇黎世大學的經濟學家費爾(Ernst Fehr)所做的一份研究中,有了一個更引人注目的證據,證明情感、生理和經濟決策之間的相互作用。
他和同事設計了一個控制實驗(controlled experiment),如果參與者信賴他的協同參與者的話,就可以賺更多錢。
他們讓受試者吸入噴霧狀的催產素(一種大腦產生的激素,與餵食母乳、性交和其他社會關係有關),使他們更加信任彼此,因而賺更多錢。
萊布森與合作夥伴也研究大腦如何處理立即滿足和延遲享受。首先他們讓受試者選擇立即滿足或延遲享受,接著利用核磁共振造影儀掃描他們的大腦。
結果顯示,這兩種選擇都讓前額葉大腦皮質變得特別活躍,但立即滿足這個選項還讓主導情感生活的大腦邊緣系統特別活躍。
關於大腦內情感和理智之間的拉鋸戰,其調查結果可能有助我們理解其架構──我們稍早提過,一個問題呈現的方式,往往會影響行動。
下列就是一個例子:將某人自動加入401(k)計劃,系統可以讓她選擇不加入;或是在某人的自由意志下邀請他加入。
在經濟學上,這兩種選擇的機會相同,但實際上呈現的方式卻有差別,因此很有可能大腦接收到這些選項的方式,導致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這些選項。
舉例來說,如果現狀讓大腦感覺安全,那麼事先加入401(k)計劃的員工可能會覺得繼續留在計劃裡是對的。
※ 過度依賴政府與大企業
如果僅僅是想到複雜的理財決策,就會讓我們的身體感到焦慮(杏仁核特別活躍),而想到有人幫我們做財務管理,就會產生有人支持的感覺(邊緣系統特別活躍),天啊!那麼何不就讓別人幫我們處理財務決策算了?
很多人就是這樣做。我們依靠雇主和政府為我們儲蓄、保險,甚至投資。不過,當提到這些為我們操盤的人時,我們真的得自求多福。
正如先前討論過的,無論雇主還是政府,都不會以謀求我們的最佳利益為主。
前安隆公司的員工必然很肯定這個事實。前面曾經提及,當安隆公司破產時,共有一萬一千名員工失去了總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更別說他們丟掉的飯碗),因為他們將401(k)退休金帳戶裡的資產投資在公司的股票上。
更糟的是,當公司股票下跌時,他們阻止員工出售公司的股票,而這些股票幾乎佔了他們401(k)退休金帳戶資產的三分之二。
今天有接近百分之十六的確定提撥退休金帳戶計劃的資產,是投資於員工任職公司的股票,其中包括401(k)計劃、403(b)計劃、員工持股計劃(ESOPs)、簡易員工退休金計劃(SEPs)和利潤分享計劃。
某些公司如寶鹼(Procter & Gamble,P&G),近年來股份額已接近百分之百!儘管參與計劃的員工,其收入和投資回報的風險顯然攪和在一起,但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幾乎沒有發言權。
雇主提撥到他們退休金帳戶裡的是公司股票而非現金,之後再大大限制員工出售這些股份的能力,妨礙其投資組合的多樣化。
你可能會認為,只有小型企業才會違背道德上的受託責任(如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話),不去確保員工在公司倒閉時不會同時失去工作和大量的退休金收入。
但這樣幹的通常是大公司。事實上,有百分之四十三實施確定提撥制的公司,有超過五千人以上的員工將其退休金帳戶的資產投資於該公司股票。
美國就有超過五百萬名的勞工──多數受雇於《財星雜誌》前五百大企業(Fortune 500),將其五分之三以上的退休金帳戶資產投資於自己公司的股票。
如果大企業或政府真的關心我們的財務福祉的話,就不會讓這種事發生。
※ 過於相信理財規劃人員
我們的心智是出名的複雜,但沒有一個人天生就能解決非常複雜的財務問題。這點你可能不需要我們告知,日常生活中就經常有人或事來提醒我們,例如我們在一家餐廳裡設法算出要給多少小費時。
當然,電腦就很擅於做這種計算。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電腦──IBM的「藍色基因」(BlueGene/L),可以每秒進行二百八十兆次運算。目前一般家用電腦有那麼快的運算能力,也不過是幾年前的事而已。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理財規劃軟體,都是針對十幾年前的電腦規格所設計。這些軟體可以做簡單的「貨幣時間價值」(time-value-of-money)計算,一次檢視一個人生問題。
但在理財規劃上,每件事都環環相扣,一件事改變了,其他的事都會跟著改變。這個事實卻硬生生地被大多數的理財規劃忽略,因此它們提供的答案通常都是錯的。
Tips 理財金櫃
‧ 學校教育忽略個人理財,使得許多人的財務知識不足。
‧ 過度自信的投資者會用瘋狂的價格購買證券,深信這些證券的價值會繼續攀升。
‧ 在年輕時減少消費或過度消費時,就可能對退休後的生活水準造成重大的傷害。
‧ 我們的情感和大腦都直接參與了經濟決策。
‧ 通常是大公司違背道德上的受託責任,無法確保員工在公司倒閉時不會同時失去工作和大量的退休金收入。@(本文結束)
摘編自 《25歲後一定要懂的40則理財處方箋》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