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指南 如何輔導小孩做作業(上)
每天,當小孩放學回家,可能許多父母第一個問題會問:「今天有沒有作業?」
那麼,如何正確輔助小孩完成當天的作業,不至於他們覺得無聊,而父母也少有壓力呢?不妨看看法國兒童心理教育學家碧姬•普羅特(Brigitte Prot)女士給出的一些建議。
如何安排時間?
一般,小孩剛剛放學回家,建議先給他們一段休息的時間,13歲以下的小孩,至少需要45分鐘,從學校過渡到家庭生活。
黃金法則是:制定固定的做作業鐘點、地點和時間長度,這樣有助於促進形成學習的框架習慣。
至於時間的長度,是沒有規定的,因為每個小孩的速度和做作業的質量因人而異。對於8至12歲的小孩,一般半個小時就足夠了,超過這個時間,小孩就很難集中精神了。在8至10歲之間的,途中還有必要暫停2、3分鐘,讓他/她做點別的趣味性遊戲(如畫畫、拼圖、積木等),主要是不讓氣氛過於嚴肅,從而降低小孩的積極性。
需要陪著小孩嗎?
是的。因為大人的陪同能保證對作業有組織性的進行。小孩需要多年的時間,才能學會對時間的掌握。如果讓小孩獨自做作業,他/她可能會有被某個練習給卡住了,或者是精神分散,玩別的東西去了。
同時,小孩需要大人在旁邊進行核對、檢查,而且有大人的陪伴,小孩會有安全感和自信感。
如果父母實在很忙的時候,可以讓家裏其他人代替,再則,要是沒有別的辦法,建議可以採取讓小孩獨自做很簡單的練習或閱讀,之後,找時間和他/她詳細核對或檢查。
輔導小孩的界線是甚麼?
在陪伴小孩做作業的過程中,要把握好「輔導」的界線,讓小孩明白,父母不是代替他的位置,而要自己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按普羅特女士的建議做法,和小孩一起把需要做的練習看一遍,幫他開個頭,看好時間,這時,大人可以在一邊做別的事情,然後強調告訴小孩,如果有問題,隨時提出來。
輔導的原則,小孩提出問題的時候,不以直接給答案的方式作回答,而要採用恰當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答案。比如:你覺得應該除以二嗎?這個動詞(法語)變位,你知道是屬於哪一組的嗎?等等。這麼做,從短期來看,讓小孩為自己找出答案,有成功感;從長遠看,則是培養小孩的獨立能力,找到個人解決問題的方式、辦法。
父母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許多父母對小孩的家庭作業往往有這麼兩種態度:要麼,認為沒必要做作業,太沉重了;要麼,總希望小孩多做些作業,給他們多加些練習。實質上,這兩種態度對小孩的學習進步都是不利的,是缺乏與學校老師溝通的結果。
建議父母應該定期與老師見見面,徵求老師的建議,如何能更好幫助小孩完成佈置的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