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再救助未定 若破產對金融致命打擊
【大紀元2011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韓山綜合報導)自從2008年爆發金融風暴(次貸危機)以來,市場上從未真正脫離對金融危機的隱憂,還不時的爆發新的爆炸性新聞。現在市場上對負面新聞反應過度,利多也不見喜,五大央行9月15日宣佈聯手救歐銀,歐元兌美元16日再度走低,回歸基本面,後市關注16日召開的歐元區非正式財長會議。
近日歐元區身受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的雙重煎熬,資金不入,運營不暢,原先構思成立大聯盟對抗美元貨幣的夢想成為沉痾處處的龐大負債實體。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以來,由於歐洲銀行與國家關係緊密,各類政府債券敞口擴大,銀行業受到主權債務拖累而發生流動性危機。
歐盟27國財長非正式會議16日在歐盟輪值主席國波蘭召開為期2天的會議,雖然希臘表示現有資金只能支撐到下個月,但與會各國仍決定先對希臘進行考察後,再決定是否對希臘實施第二輪救助方案,也就是要等到10月才能做出決定。
歐債惡性循環
歐洲央行(ECB)於當地時間15日發佈公告稱,與美、英、日及瑞士央行聯手對歐洲銀行業注資,實施三次美元流動性操作,紓解歐洲銀行業的困境,為期約三個月。
德國總理默克爾週四(15日)稱,通過發行歐洲統一債券來解決區內債務危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她還稱﹐歐洲不能走債務聯盟的道路。
穆迪9月14日降低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 GLE.FR, SCGLY)和農業信貸集團(Credit Agricole S.A.)的長期債務評級,並把法國興業銀行和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評級展望設定為負面。穆迪的降級只是暴露了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風險警示,實際上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其它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而婉拒了諸多歐洲銀行拆借美元流動性的訴求,從而導致法興銀行等陷入融資和流動性問題之中。
默克爾的預算發言人巴斯勒(Norbert Barthle)15日稱,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央行(ECB)和歐盟委員會拒絕向希臘發放現行援助計劃中的下一筆援助款,希臘也將無法得到第二輪援助計劃中的1,090億歐元(1,504億美元)援助款,並且可能被迫違約。一旦希臘違約,德國銀行業將受到影響。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過去一年中,由於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和其他機構擔心在希臘和另外一些深陷困境的歐洲國家的風險敞口,已經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融資渠道對歐洲銀行業關上了大門。
除此之外,在過去一年中,希臘、愛爾蘭、德國等金融機構吸收存款能力也大幅下降10%~40%,歐洲銀行業整體面臨流動性緊張局面,一旦延續下去,年底前或將有大型銀行因流動性枯竭而破產,這將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致命打擊。
藉貸為生的西方大國
歐盟統計局在今年4月公布歐盟與歐元區國家的政府債務統計報告,歐元區與歐盟國家的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分別是85%與80%。其中比利時的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為96.8%,愛爾蘭96.2%,葡萄牙93%,德國83.2%,法國81%,英國80%。尋求援助的意大利與希臘更是破百,分別達119%及142.8%。
意大利銀行(央行)14日公布7月份的統計數據,公共債務上升至1.911兆歐元(2.64兆美元)。
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歐盟27個會員國及歐元區17個國家的平均失業率,分別為9.4%與9.9%,換算為失業人口數,分別為1,552.9萬人,以及2,254.7萬人。
其中,歐債風暴的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的失業率都超過2位數,其中西班牙的失業率高達20%,25歲青年失業率更高達44%,是歐盟整體平均值20%的2倍多。
希臘破產的假想
德國經濟部長、自民黨政治家勒斯勒爾(Philip Rösler)近期提出,是否應考慮宣佈希臘破產。此言一齣,在德國政界掀起軒然大波。對於這番言論,巴伐利亞州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表示強烈贊同。
希臘破產之所以受關注,源自其可能引發信貸緊縮,歐洲銀行近期已苦於資金短縮。若希臘破產,投資者就不會再貸款給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或是西班牙,他們就可能很快的陷入債務困境中。而一旦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信貸額對歐元區自救構成制約,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全面爆發將成為可能。
最近,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首席經濟學家、德國人斯塔克(Juergen Stark)因反對歐洲央行購買債臺高築國家的債券而宣佈辭職。此舉顯示出歐洲央行決策核心出現分裂。
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歐洲銀行持有的希臘總債務實際達1,363億歐元(1880.1億美元),這還未包含希臘私人部門債務。同時,當前僅德、法銀行業持有的愛爾蘭、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的債務總額就達萬億歐元(1.38兆美元)之巨,這意味著問題國債風險溢價上升將給歐洲銀行業帶來巨大損失,甚至歐洲銀行危機。
主權債務危機
主權債務是指一國以自己的主權為擔保向外借來的債務,歷史上出現比較有影響的主權債務違約案例有21世紀初阿根廷的主權債務事件。
2001年底阿根廷爆發全面金融危機,當時的政府宣布停止償還總計約1,000多億美元的到期外債,政府宣布無力償還外債。阿政府在2005年對其中76.15%的外債成功進行重組,延長了償債期限;但因部份債權人不願加入這一計劃,涉及280億美元左右的債務,尚未解決,成為影響阿根廷重返國際市場融資的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