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俗手札】一顆溫潤的心
我是個法輪大法修煉者,七十出頭了,有天洗澡時沒站穩,趕緊扭身扶住沐浴椅,並沒摔倒,只感覺筋骨不太對。兩三天之後,肌肉拉傷與過度扭動的後遺症出現,只要有所動作即牽扯全身疼痛。雖然如此,我認為在家靜心調養,總有康復的一天。
基於「先他後我」的原則,第一個禮拜自己一人獨自熬過;第二週有了大妹來幫忙;第三個星期開始,大兒子利用週休二日來探望,同時帶來兩顆止痛藥要我吞服,我認為止痛藥只是一時鎮痛,並非絕對必要。於是雙方各持己,見不歡而散。
此番親子互動觸及了心靈,讓我有感而發。「母親」不是名詞,不是口號,那代表著「十月懷胎」的茹苦含辛、從稚嫩拉拔到自立的無怨無悔;「媽媽」不是既有資料,不是生硬數據,她是個活動的生命體,是個隨時隨地在變化的心靈。不能把她電腦化,不能把她存檔歸類了事!
其實老年人,要的不是豐衣足食、物資豐厚的享受,她需求的是兒女承歡膝下的那份天倫體貼之樂;她追索的是含飴弄孫的那種滿足與恬適。可是這個以「快速」取勝的科技、以數據存檔為結論的電腦時代,人們已失去了那顆天賦的善性,已丟失了那顆溫潤、柔軟的心!不再具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民胞物與的惻隱之心,往往只想透過一兩個動作,像在電腦上歸類存檔一般,虛應故事,表示我盡了一份人子的責任就大功告成!
那孩子兩兄弟踏入社會前,尚保有先天少許的本質真性,只是隨著江河日下的道德傾頹而推波助瀾、而添色加彩,更在現代無所不在的科技領域裡,成為電腦化的千千萬萬個工具之一而不自知,成了生硬冷血無佛性、無理性的生靈。我不怪他們,不這樣他們很難生存;不如此他們就不容易養家糊口!以現今的世道標準衡量,他們並沒錯。
回頭想想,那孩子小時候,我們全家所擁有的「懶骨頭」況味,已經很久沒有仔細咀嚼啦!那是一種外面罩上印花塑膠皮套的大墊子,裡面裝滿保利龍細球。它可以當椅子,任人坐臥躺靠,既不會有沙發的生硬,也不會有小板凳的侷促;不管你從何角度、以啥方式使用,都能得到完完全全的滿意與放鬆、紓解。
它可以是孩子們的玩具。在客廳裡,幾個孩子從遠處跑來,將整個身子丟進去,那笑聲霎時激揚起一屋子的歡樂。尤其冬天,抱張毯子,整個人陷坐在裡頭,不論看書、寫作或冥想,既暖和又舒服,簡直不想起身。那「懶骨頭」沒有硬挺的刺角,你可以感受到它對全身心無所不有的柔軟包容;那無處不在的滑溜細緻球粒,填補你無所倚靠的任何角落,給予你精心呵護的溫暖。
孩子把他老爸常掛在嘴上的那句「金旮旯銀旮旯,還不如我那灰旮旯」話兒,改成「金骨頭銀骨頭,還不如我那懶骨頭」,可見它與我們一家大小的生活密不可分!
曾幾何時,彼此間那份包容不再柔軟,那份關心不再燙貼,那份人倫成了負擔,那份噓寒問暖,成了講究「快速」的絆腳石?
這社會病了,病在不知不覺中,而且步入「病入膏肓」而不自知!人人為掙錢拼紅了眼,個個為私利使盡了招數。於是我開始祈求,祈求慈悲的上蒼,讓人類能找回一顆時時浸潤在關愛、體貼、包容、理解的溫柔的心,充滿韌性與喜悅、密布感激和微笑,去接受無時不在的外力衝擊,以及隨時隨地出現的無情擠壓,而都能回應一份愉快、欣喜、朗然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