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愛滋器捐風波反思
【大紀元2011年09月16日訊】(新紀元周刊240期,記者吳涔溪臺灣報導)編者按:臺灣發生誤將愛滋病患者的器官植予五名病患的重大醫療疏失,器官捐贈和移植制度引人高度重視,而臺灣病患赴中國移植來路不明的器官所帶來的隱憂也浮上檯面。知名中醫師胡乃文則對器官移植提出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向。
過去二周,臺灣發生的愛滋器官移植事件,起因於溝通失誤,誤將一名愛滋病患者的器官,植入五名患者的身上,這起嚴重的醫療疏失,除了引起大眾對臺灣器官捐贈和移植制度完善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人們關心臺灣病患赴中移植來路不明的器官,對臺灣公共衛生帶來的隱憂。
大陸器官黑市猖獗
媒體披露大陸器官黑市中「盜腎」、「地下仲介」的情況還非常猖獗。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今年4月初,26歲的湖南小伙胡傑,因還不起1萬8000元人民幣的賭債,想到「賣腎」,連絡上了腎臟地下交易中介網絡。儘管後來他表示「真的不想做了」,卻遭山西省臨汾長良醫院強行非法取腎。
今年3月《南方週末報》報導,湖南人胡傑和東北人沈雲都失去了一個腎,他們的腎在正規醫院被取出並迅速移植。地下仲介、黑勢力、正規醫院與醫護人員分處這條盜腎鏈條的各個節點。
7月,香港某報記者假扮換腎者,親往器官移植從一線城市深圳、廣州轉移到二線城市,記者到新興的器官買賣場順德,發現買賣腎臟的情況非常猖獗。香港專科醫師也指出,過往有港人返內地換腎,出現排斥、尿道滲漏,甚至血管收窄等後遺症,隨時性命難保!
中共系統性盜取器官
除了黑市器官交易猖獗,中共系統性的人道迫害,更引起國際關注。前加拿大亞太國務部長大衛.喬高(David Kilgour)今年6月間特別來臺巡迴演說,提醒臺灣民眾不要到大陸換器官,可能成為中共活摘器官暴行的同謀與幫兇。
喬高說,一開始他們也希望活摘器官不是真的,但經蒐證後,證明活摘器官真實存在,更有15%的醫院直接且明確地告訴他們手上的器官來自於法輪功學員。
中共從1999年發動對法輪功迫害以來,喬高說,從2000年至2005年間,主要透過軍方系統,就有4萬1500例移植來自於法輪功學員。
2005年全中國大陸還有能容納30萬人的340個勞教所,而其中一半關押法輪功學員,他們每三個月被驗血一次,及器官檢驗、超音波等。
不明器官 增加公共風險
臺灣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接受《新紀元》採訪時指出,近幾年,臺灣赴境外移植器官,然後回來臺灣接受後續醫療照顧的很多,「有一年甚至在境外做器官移植比在國內做的比率還高」,施文儀說,境外移植的地區以大陸為主,風險還是很高,「但是有人是撐不住、忍受不住就去了」,站在政府的立場並不鼓勵民眾這麼做。
臺灣醫療界在器官移植的管制上相對嚴謹,但是因為人為的疏忽,還是發生了這起令人遺憾的愛滋器官誤植事件,有了這個教訓,施文儀認為,醫生更要關心病患赴境外換了來路不明的器官。
「你的病人原來沒有器官移植,一回來看門診變成器官移植,團隊的醫師需要多關心,有時候要做一些檢查,避免已經發生感染卻不知道。」施文儀說。
「過去有許多病患在境外做器官移植回來時,有時候配對不好,產生很高的排斥,有時候變成癌症。」施文儀強調,以疾管局的立場來說,比較關心病患移植後是否還有其他的感染,以致於影響臺灣的公共衛生。
臺灣器官移植醫學會理事長李伯璋稍早在媒體中也表示,以大陸目前醫療水平參差不齊,建議臺灣民眾不要去大陸移植器官,器官來路不明,風險高,患者回臺灣後,出了問題當然要找醫師,由國內健保來承擔,造成國家醫療資源消耗。
花蓮的李醫師也表示,大陸移植器官風險高,臺灣能查得到移植成功的只有少數人,但更多人由於手術失敗,客死他鄉,而這數據還沒辦法掌握和透露。
從古醫學中 另闢蹊徑
關懷器官移植協會理事長胡乃文接受《新紀元》採訪時指出,這起愛滋器官誤植事件發生在臺灣相當引起重視,但是大陸是全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國,是否有類似的事件外界很難得知,因為消息被掩蓋,但是,從高耀潔醫師撰述有關愛滋病的報告,顯示在中國大陸連輸血都感染愛滋病,移植器官在中國大陸得到愛滋病的案例的機率應該不低,只是目前沒有人去掀出來。
面對器官移植的諸多風險,胡乃文提出另一個思考方向,「假如人生病不去換器官好不好?例如腎臟衰竭,或肝臟衰竭,有沒有機會完全不換肝臟或腎臟?」
針對這問題,胡乃文說,現代醫學發展已經到了非常唯物的醫學,有沒有重新思考的可能,「怎麼去renew這個器官,當器官是沒有壞到那種程度的時候,中醫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調整這個人身體的所有的器官,如補血、補氣、滋潤等各種方式,讓人的器官可能會恢復原來的功能。」胡乃文說。
「但是因為現在唯物科學、唯物醫學的發展,絕對不相信中醫的補氣血、五行相生相剋的東西,才會有換器官這一類的事情發生。」胡乃文說。
通過今天臺灣爆發器官移植風波,胡乃文建議,「應該重新思考任何一個病情,找尋中國古時候的好的醫學來發展,好好做探討研究,也許是個更好的途徑。」◇
本文轉自240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mag.tvsmo.com/b5/242/9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