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精英談林彪9.13往事(上)
【大紀元2011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韋拓採訪報導)1971年9月13日,中共2號人物林彪一家三口,帶著隨從駕機出逃,在蒙古墜機身亡。這在紅書、紅旗、紅色恐怖的中國,無異於炸響一顆原子彈。40年過去了,新紀元記者尋訪了幾位當年「原子彈」衝擊波下的青年,他們的早年故事和精彩評說,凝聚了親歷者對黨國腐朽政體的透徹批判。
受訪人:魏京生:中國著名民運活動家
張偉國:原世界經濟導報北京記者站站長、《動向》主編
記者:很高興聯繫到您,今天想和您聊一下1971年9.13的時候,林彪墜機前後,您當時有甚麼感受,有甚麼有趣的故事嗎?
魏京生:林彪事件那時,我還在駐陝西的部隊裡,當時部隊裡很緊張。其實當時大家已經覺得文化革命已經搞到頭了。毛澤東開始禍國殃民了,部隊裡已經有很多這種「反革命」小團體了,後來我復原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我們當兵的有些小團體,大家在一起悄悄的商量,說國家這麼下去完蛋了。很有意思的是,林彪事件一出,部隊馬上就特別緊張,大家都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發生甚麼大事了?如果有甚麼情況的話,是不是也是個造反的機會呀?大家都在議論。這時有內部的朋友悄悄的把林彪事件的消息傳給我們,把《571工程紀要》(571:武裝起義的諧音)寄信寄給我。
很多人看了以後,私下裡和公開的是兩種反應,有人說打倒林彪挺好,這小子是拍毛澤東馬屁的;但私下裡有人看571工程紀要,就有所想法了:這和咱們要造反的思想差不多嘛!
說的也是現實的國家狀況,要造毛澤東的反。很多人覺得蠻可惜的(對政變沒成)。
這就想起一件事。很多人現在說林彪當時不想造反,我們軍的人都知道,林彪當時肯定是要造反。我們47軍當時也是5大主力之一,1970年時林彪準備把我們軍調上來換38軍。本來我69年去當兵時得到個內部消息,說47軍要調北京,所以我心想,既當兵又回到北京不挺好嗎?所以我就去了47軍。
沒想到這件事被老毛发現了,給林彪打電話,說:老林哪,咱們有規矩呀,動團以上的部隊,得咱們三個人簽字同意啊。(就是軍委的頭、總理、黨的主席三個人簽字才行),怎麼一個人就調了一個軍哪?林彪說,不是要和蘇聯打仗嗎?找了個理由。毛說,那西北也缺主力部隊,把47調西北吧。把林彪的局給破了。於是那個軍從那時到現在,一直就在陝西。
魏京生:林彪為了造反,實現他的571工程紀要,這是個事實,並不是後來編造的。有些人老說是造謠啊,林並沒有反毛澤東啊,我覺得這個說法根本就是胡說八道,他確實是要反。
我認為林彪是一次失敗的政變,如果他當時政變成功了,中國老百姓少受好幾年的苦。我是這種觀點。
記者:有不少人事後很惋惜,他政變沒成功。其實至於成功之後甚麼樣,咱們都無從知曉,只是老百姓當時樸實的心態,就覺得當時太苦了……
魏京生:對,老百姓心裏都這麼想,當然嘴上不敢這麼說。當時很緊哪,你說錯一句話就不得了了。
記者:那麼40年以後,現在您怎麼看這個事呢?
魏京生:我覺得林彪這個事沒有人去公開的說,共產黨也不給他平反,老百姓對他的議論也不是那麼多,這有點不公平。當然共產黨不給他平反是有道理的,因為鄧小平不僅僅是因為報私仇的問題,鄧也考慮到要維持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還是不能讓林彪這種人造反。所以從這個政治的角度不給林彪平反。而社會上人們對林彪有些不公平的評價,我覺得這也不對。不管林彪之前做過多少壞事,至少他敢於跳出來,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敢為中國老百姓搏一把,我覺得這是很值得人尊敬的。一個林彪,一個彭德懷,這兩個人,雖然都是老共產黨,但我覺得他們敢為民請命,我覺得這兩個人是值得尊敬的。歷史應該肯定他們。
記者:有人說,這個事是林立果做的,林彪並不知情,您認可這種說法嗎?
魏京生:你想我們軍的調動,肯定不是林立果能做的,那是林彪親自下令的。
記者:您後就被調到西北去了是吧?
魏京生:對呀,我們後來在陝西住了幾年。而且這裡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中共調動軍隊,不是一個人能調的。而六·四鄧小平下令就能調,實際上大家知不知道,如果趙紫陽不簽字,按理說你不能調軍隊,調軍隊那就是政變。通過這個故事就知道中共內部調軍隊的規矩。所以當時趙紫陽覺得很冤枉,也是這個原因:鄧小平沒有權力調軍隊呀,他甚麼職務都不是,李鵬也沒有權力,必須由總書記說話。(鄧小平)就是政變,沒錯。
記者:您好,張主編,想請您就林彪9.13墜機事件40週年,談談您的看法。
張偉國:9.13事件發生的時候我正在讀中學,那天老師和學生幹部召集起來傳達中央文件,神神秘秘的,這個事情不能外傳甚麼的。搞得非常緊張,聽到文件內容以後,也的確非常震撼。因為作為一個中學生,在當時共產黨意識形態裡面,清一色的共產黨的說教,被灌輸了這麼多年,對共產黨是它怎麼說就要怎麼認的,根本沒有其他的角度幫助打開對國家、政黨、社會的認識。傳達的文件,對我個人來講,除了震撼,也是拓寬了視野。對毛的做法,共產黨的做法,對文革,開始有了問號。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對《571工程紀要》,林立果他們所謂小艦隊搞的政變計劃,裡面有對毛澤東的批判,對社會現實的描寫,對我們來講是聞所未聞的。但確實是當時社會存在的事實,就在自己的周圍,發生在現實裡。林立果他們在文件裡完全用的是與共產黨宣傳相反的口吻、角度進行批判、揭露、甚至對抗。雖然當時我們不一定認識到或完全相信他,但至少在共產黨對意識形態的宣傳上面,在對毛的原有的崇拜上,撕開了一條裂口,開始動搖、產生問號。從此再看問題時,再聽最高指示傳達的時候,就跟以前不一樣了。
現在回過頭去看林彪事件,這是文革的一個轉折點。實際上是共產黨與人民對抗,老百姓開始覺悟的一個轉折點。當時我年紀比較小,感受也比較有限。
記者:您當時的感受和40年後的現在,您覺得中國人會有甚麼樣的反思?是像您這樣呢,更深刻、更冷靜的分析呢,還是甚麼樣的看法?
張偉國:基本有兩種情況:一種,在共產黨的路線鬥爭中,政治結構裡面看林彪事件,林彪只不過是毛澤東的文革的一個旗幟,共產黨維護一黨專制的一個犧牲品。他為黨國立下了功勞,毛澤東對他不公,要給他和他的後代、部下平反,有這樣一批人,近年來也活躍到社會上,我們也看到不少他的部屬寫了回憶錄,披露了林彪事件和他的一些生活、工作、經歷,為他鳴不平,有這個趨勢。還是在共產黨的框架裡面,要給他平反,要給他正名,恢復地位。
另外一種呢,包括我個人也這麼看,是共產黨窩裡鬥。林彪在文革和歷次黨內路線鬥爭中,除了最後與毛決裂,其實基本上都是站在毛這一邊的,是毛的主要親信。共產黨一黨專制的罪惡,應該講他都有份。而且如果從造出共產黨這個角度講,他的功勞越大,對歷史、對人類文明、對社會進步的罪惡也就越大。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如果不能超越,僅僅從他受到的委屈呀,回過頭來看他的571工程計劃,林彪當時的一些做法,看的出來,共產黨因為沒有政治體制改革,他們始終就是處在這樣黑暗的政治抉擇當中。沒辦法治黨。
看得出來,從華國鋒粉碎四人幫上台,還是鄧小平廢掉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剪除楊家將,還有胡錦濤、江澤民繼續互相鬥法,太子黨和團派互相不服氣,幾乎看的出來,共產黨的權力的更替和林彪時代沒有甚麼差別,它基本上還是要靠政變來完成。不能夠正常的按照一個現代政治文明來發展,來變化。
從這個角度講,中國40多年來,也是非常悲哀的。等於在共產黨設定的一黨專制、大權獨攬的陷阱裡不斷的自我循環,沒辦法超越。從這點來講,林彪事件應該講是一面鏡子。可以檢測、量出來共產黨40年仍然沒有進步。
你看看現在那些太子黨,特別是軍隊裡的太子黨的口吻、行為,跟林立果他們也差別不大的,還是在這麼做。因為它沒有政治體制改革,黨的軍隊沒有辦法變成國家的軍隊,它只能成為權力鬥爭裡面的大爆發,誰掌握槍桿子,誰就拿到天下。為了攏絡槍桿子,那些軍頭,江澤民是用腐敗來贖買,胡錦濤用甚麼招,我們也在拭目以待。它走不出老的局限,沒辦法走上憲政的、軍隊國家化的一種現代文明道路。
林彪事件的陰影,某種角度講,是中國現行政府和軍隊的縮影。它始終在它的陰影下沒辦法走出來。
記者:您說的挺好,尤其說林彪是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好。其實這個人、這個事件為甚麼對中國人震動很大,主要是他跟毛是最近的人。
張偉國:幾乎就是共產黨的一塊硬幣的兩面。毛一面,他另外一面。黨章確定了他的接班人的地位,在中共建政的歷史上也是功勳卓著,尤其文革上竄下跳,聲震海內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本來共產黨鐵板一塊,突然之間,用這種方法「走出去」,那些回憶錄裡披露的,當毛澤東、周恩來知道林彪飛機出逃以後,他們都好像笑起來了,等於幫了它一個大忙:文革有了個替罪羊。本來文革騎虎難下,所以林彪事件之後,馬上就批林批孔,政治鬥爭又有了新的內容。它整個這樣一個機制不變,那麼林彪事件只不過是一個縮影。到華國鋒的時候,又以別的形式出現,到胡耀邦、趙紫陽時候又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反正就是權力的演變,是要靠政變來進行。它沒辦法用一種憲政的、現代文明的辦法進行。這是從政治的層面考慮。
再超越一點的話,從宗教、人倫的角度講,你林彪一生殺了多少人哪!特別是東北戰場上,圍長春,全部都是超出人倫底線的,如果發生在現代,比卡扎菲厲害多了!反人類罪嘛,戰犯哪!從這個角度講,他也是報應了:殺人死無葬身之地呀!
如果真正對民族、對歷史,對中國人民發展、延續有一種情懷的話,也應該超越這些政治,你看他做下的這些惡事,犯下的這些罪孽,就像網上講的,出來混,就要還的!不是你說了算的。這種賬有人會給你算的。
林彪事件,我看現在還很少有人在這方面好好反思。但中國也特別缺這東西,如果中國人還不能從那樣一種高度,去反思類似林彪、毛澤東、文革啊,包括它黨內其他的一些著名人物的歷史上的罪惡啊,中國真的要萬劫不復了!要走出這個困境,還遠遠看不到盡頭呢!
記者:所以它的結果,可能會和林彪一樣的,只是形式可能不一樣。
張偉國:有人看到林彪的結果,認為就是人家的,跟自己沒關係,他沒看到這裡面的一種規律,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記者:所以我們想在40年的時候,把這事拿出來回顧一下,把解密的一些逸聞,大眾、專家的反響綜合一下。謝謝您的點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