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11年8月31日電)工研院今天在台北國際機器人展中展示「智慧自動化異型件組裝機器人」的研發成果。工研院表示,這種機器人可協助仰賴人工裝配的電子零組件業大幅提高產能和產品良率。
「2011台北國際機器人展」今天開幕,工研院展出最新研發的「智慧視覺辨識技術」,讓機器人長眼睛,機器人透過視覺辨識可有效提高產線效率,更可使產線調度更靈活。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機器人應用系統部經理郭子鑫表示,為協助國內3C電子廠商提升電子零元件插件、組裝的品質與速度,工研院投入「智慧自動化異型件組裝機器人」研發。
郭子鑫指出,在整合客製化軟體設計與智慧視覺辨識技術後,機器人能夠辨識不同形狀、尺寸的電子零件,並依電子零件極性正確地插件在指定的電路板位置,以直徑6.3mm 的小型固態電容為例,從供料到插件動作可在1.5秒內完成,而且每個步驟均相當靈巧精準。
郭子鑫解釋,電子零件分成標準插件和異型件,標準插件如電容、電阻、晶片等早已是標準規格,可使用標準插件機來插件,但異型件,如鋁質電容、插座、接頭、電池座、散熱片等並未標準化,所以被迫以人工插件。
以人工插件容易發生錯誤,速度慢,產能和產品良率不易提升,報廢品成本也高,因此工研院花了兩年多研發機器人視覺系統及硬體設備,機器人可在主機板插件之前,判斷出小型電容零件極性位置,抓取之後放在主機板上正確位置,不但速度快,不會出錯,而且全天候生產,產能大幅提升。
他說,工研院利用同樣的軟體核心語言,開發出關節式機器人,已可應用於手機組裝/拆卸、膜片取放整合及物料運送自動化技術、太陽能板製程及廚房爐具噴漆、鎖螺絲等工作上。
郭子鑫透露,已有設備機具業者向工研院洽詢,準備接受技術移轉生產這類機器人,未來可望大力協助電子零件業從大陸回台灣設廠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