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血栓閉塞性血管炎 如何降低截肢率?

鄧正梁

人氣: 350
【字號】    
   標籤: tags:

血栓閉塞性血管炎(vasculitis obliterans,簡稱血管炎)是四肢中、小動脈一種節段性、週期性、非特異性的發炎,致血管壁增厚、彈性減弱、血流通過緩慢,最終導致血栓形成、四肢出現缺血症狀,甚至壞疽、潰瘍。此病於1908年由伯格首先提出,又稱伯格氏病(Berger’s disease)。

此病確切病因尚未明瞭。吸煙、寒冷、潮濕、外傷等刺激是誘發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認為屬自體免疫疾病。

青壯年男性 出現跛行或壞疽

此病多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男性。一側肢體(下肢多見)出現間歇跛行,休息時亦劇烈疼痛,甚至肢端壞疽等缺血症狀,受累四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往往伴有血栓性靜脈炎,而無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或糖尿病史。根據以上特徵,診斷並不困難。

不論中西療法 貴在早期治療

目前西藥治療以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制劑為主。手術治療有交感神經節、腎上腺切除,動脈血栓內膜剝離術,血管旁路移植及大網膜移植術等。由於以上療法對症而不是對根本原因治療;且有週期性、節段性發病的特點,故療效尚不滿意。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提高療效,降低截肢率。

此病屬中醫「脫疽」範圍。漢代《華佗祕傳》指出:「此症發於手指或足趾遠端,先癢而後痛,甲現黑色,久則潰敗,節節脫落。」並提出應用四妙勇安湯(金銀花、玄參、當歸、甘草)治療,此方一直沿用至今。

治療此病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才能降低截肢率。中醫治療認為症型主要是毒熱互結,可見四肢肢端壞疽、潰爛腐臭,腫痛劇烈,入夜尤甚,不能平臥。往往伴有發熱口乾、尿黃便祕。治療以清熱解毒,利濕通絡為主。常用藥如當歸、玄參、金銀花、甘草、毛冬青、防己、澤瀉、赤芍、王不留行等。在西醫配合方面,壞疽合併感染嚴重者,可選用抗生素配合治療。

防治此病貴在無病早防,有病早治,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相當重要,尤其是此病早期未發生壞疽潰瘍時,往往被誤診為「末梢神經炎」、「風濕」等疾病。早期誤診為其他疾病的比例頗高,因此,加強對此病的早期診斷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

——摘編自《新紀元周刊》237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