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28日專電)台灣與印度經濟合作協定民間版的可行性研究,已列出ICT、基礎建設與物流、食品加工、汽機車相關零組件、配銷、人力資源暨教育6大領域,做為雙方未來加強合作的重點。
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ICRIER),正就兩國經濟合作協定展開可行性研究。
上述研究計畫主持人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研究員徐遵慈,24、25日前往位在新德里的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與印方研究小組討論內容。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雙方對於開展經濟合作意願極高,原訂兩年研究期程將會加快腳步,年底前先完成的期中報告,可望就合作內容提出明確方向。
她表示,未來研究報告架構包括雙邊貿易現狀(貨品與服務業貿易)、各自競爭力及互補項目、投資、部門別研究等,兩個機構最後將共同完成1份報告,提交雙方政府。
在部門別研究方面,雙方已選定包括ICT(資訊通訊科技)、基礎建設與物流、食品加工、汽機車相關零組件、配銷(包括批發、零售、加盟)、人力資源暨教育6大領域,建議雙方政府納為未來加強合作的重點。
至於合作方式,可能會包括投資、技術轉移、共同研發、一方提供原物料另一方提供其他生產要素等。她舉例,ICT產業兩國都是強項,但台灣以硬體製造見長,印度則軟體方面較強,在人才引進、共同研究、製造生產等,都有合作空間。
近兩年赴印參訪、考察的台灣代表團非常多,反映台、印交流的頻繁。她表示,兩國產業及貿易互補性很高,開展經濟合作可使雙方各享其利。印度銷往台灣的主力產品如礦物燃料、珠寶、紡織品、農產品、植物纖維等,並不會與台灣競爭;台灣賣到印度的產品,也可符合其需求。
徐遵慈說,年底的期中報告將提出兩國經濟合作的整體方向,但部門別研究屆時仍無法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