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技術新突破 電動汽車充電僅幾分鐘
【大紀元2011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電池技術,可用於設計高功率密度的儲能設備,其功率密度比一般鋰離子電池高100倍,對電動汽車非常有用,可將充電時間從幾小時減少到幾分鐘以內,有助於未來推廣環保的電動車。
據PhysOrg.com網站報導,這種新設備被稱為「石墨烯表面驅動鋰離子交換電池」(graphene surface-enabled lithium ion-exchanging cells),或簡稱「表面介導電池」(surface-mediated cells,SMCs),雖然目前尚未使用最佳的材料和結構,但它們的性能已經可以超越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
研究人員表示,功率密度越高,能量轉移速度越快,充電速度也越快。這種「表面介導電池」的功率密度為每公斤電池100千瓦(100 kW/kgcell),比商業化鋰離子電池高100倍,比超級電容器高10倍。
此外,「表面介導電池」可儲存的能量密度為每公斤電池160瓦時(Wh/kgcell),比傳統超級電容器高30倍,足以媲美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研究人員指出,能量密度越大,相同體積的設備可以儲存的能量越多,也可讓電動汽車行駛更長的里程。
報導說,就能量儲存而言,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各有優缺點。雖然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120-150瓦時/公斤電池)比超級電容器(5瓦時/公斤電池)大得多,但這種電池的功率密度(1千瓦/公斤電池)遠比超級電容器(10千瓦/公斤電池)小得多。許多研究人員試圖增加鋰離子電池的功率密度,或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但仍面對很大的挑戰。
研究人員說,「表面介導電池」的開發,縮小了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在性能上的差距,研究人員可以同時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必犧牲一個來換取另一個。
這種電池的性能關鍵,在於它的陰極和陽極都含有非常大的石墨烯表面。在首次放電週期,陽極的鋰金屬被離子化,產生比鋰離子電池還多的鋰離子數量。當電池被使用時,這些鋰離子通過液體電解質移動到陰極,進入陰極內很大的石墨烯表面。當電池被充電時,大量的鋰離子從陰極迅速移動到陽極。由於陰陽電極的表面積很大,大量鋰離子可在電極之間快速穿梭,並產生很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目前石墨烯的價格高昂,但隨著製造商的產能增加,其生產成本預計在未來1至3年內顯著降低,因此,「表面介導電池」走向商業化並不會遭遇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