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繽紛手札

真臘古國:高棉建築藝術頂峰 吳哥(下)

【大紀元2011年09月18日訊】◎吳哥窟建築群藝術

1、「鏡像對稱」和「旋轉對稱」。

吳哥窟建築群有兩種形式的對稱,「鏡像對稱」和「旋轉對稱」。從護城河、外郭圍牆到中心建築群,以橫貫東西向的中軸線為中心,準確呈現「鏡像對稱」。



吳哥窟建築群有兩種形式的對稱,「鏡像對稱」和「旋轉對稱」。

廣場大道中軸線上南北兩個藏經閣、水池,對稱分佈在兩邊。

寺正中一高塔,兩座小塔左右對稱陪襯著,構成一個山字形。

寺廟頂層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中軸對稱之外,有更嚴謹的兩種旋轉對稱:

第一組從東、西、南、北四方,呈現相同的山字形構圖,成90度旋轉對稱。第二組90度旋轉對稱:從西北、西南、東南、東北、四個對角方向看,也是一樣的山字形構圖。

2、台基結構

台基在中國古典建築中,占重要地位,多層台基也是常見的建築形式。吳哥窟台基結構源自希臘,傳入印度後傳入真臘,演變為吳哥窟建築重要特色之一。吳哥窟和中國台基最大差異,在於周邊的建築物,中式台基周圍築以一米高左右的望柱和石欄,吳哥台基的周邊則建4-5米高的石柱回環畫廊。同層數的台基,吳哥窟的比中式台基要高出幾倍。

十世紀初的巴肯寺有五層台基,十世紀中葉的「空中宮殿」(Phimeanakas)有四層台基。吳哥台基起初是為避洪水,後來發展成為吳哥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從早期平整的簡單台基,演變為富有藝術性的須彌座形式,上下寬,中間略窄構成束腰,束腰有水準棱裝飾,雄健而簡潔。

十三世紀中葉吳哥窟的三重台基和五座中央寶塔更成為印度神話中須彌山的象徵。巴肯山寺(Phnom Bakheng)、空中宮殿(Phimeanakas)雖有多重台基,但只有一座中心寶塔,還未能完全代表須彌山。而吳哥窟頂層有五座寶塔,則完全象徵神話中的須彌山五峰(須彌山及四大部洲)。

3、迴廊

「迴廊」這一特色建築首先出現於空中宮殿的頂層台基,「迴廊」是吳哥建築藝術另一個突出的重點。除實用功能之外,對於美感的貢獻不可或缺。吳哥窟的迴廊由內側的「牆壁兼朔壁」、「外向的成排立柱」、「雙重屋簷」廊頂三個元素組成。長廊數十根立柱,一字排開,為總體外觀添加橫向空間的節奏感,長廊的重簷,為添加縱向韻律感。



迴廊



迴廊

多種多樣的吳哥窟長廊,有一邊兩排石柱,或兩邊各兩排石柱的型態。因吳哥窟長廊的拱頂較高,頂拱結構不是由徑向楔形磚鑲砌而成的真拱,而是由兩段牆壁上方的石磚逐級水準內錯,最終在中線合攏,再蓋上頂石而成的「疊澀拱」。這類頂拱跨度較小,難起防雨作用,所以沒有一邊一排或兩邊各一排的長廊格式。因此需加築偏廊,增加半個拱頂,加寬總寬度,一邊兩排石柱,一排支撐主拱頂,另一排支撐偏廊拱頂。

吳哥窟凡有雙柱的長廊必有單邊偏廊,只有一邊是重簷,四排石柱的長廊,則兩邊各有偏廊,長廊有兩排石柱的一邊是敞開的,另一邊是石牆。

長廊的佈局有一字廊、迴廊和十字遊廊三種形式,十字遊廊通常和迴廊組成田字廊。

4、石門、石窗、門楣與山牆、塔門

※石窗

吳哥長廊的牆壁,有的整片雕牆中間不留窗子,有的開著明窗可以外望,吳哥王朝時期,高棉人似乎對石欞假窗特別偏愛,不論真或假窗的石柱,都以木雕技藝刻上裝飾圖形,精工雕琢的柱形石頭欄杆窗戶,已成為高棉建築的特色。



石窗



石窗



石欞假窗

※石門

不僅窗戶有分真假,甚至連門也有裝飾用的假門。假門也是吳哥建築的一個特點,真門人能進出,假門則是雕刻家們創作精美絕倫的雕刻展示空間。假門有時與階梯連接,用以增加其高度與整體美感。

做為祭壇的主要佛塔在塔樓的下部四面都開有門,但通常只有朝東的門是真門,其他三個方位的門都是假門。—般說來,世界各國所有的廟宇都是坐西朝東,而唯獨吳哥廟大門朝西,這使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學家百思不解,仍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團。

※迴廊

迴廊的出入通道,相當考究,有兩種形式:有塔的塔門和沒有塔的廊門。廊門像個亭子間,在與遊廊成直角的方向,向外延伸兩三進,每進的亭子有拱頂,有二三對方柱,每進的頂上有雕刻精細的門楣和三角牆。



迴廊

※門楣、山牆

吳哥建築將長條型的砂岩製成門楣或窗楣,也用來支撐山牆,早期的石質細而堅硬,利於雕刻師做出立體縷空雕刻。

「山牆」是位在大門門楣上的正三角形裝飾牆,最佳代表性建築就是女皇宮中保存三座最為漂亮的山牆。山牆雕刻裝飾顛峰時期,雕刻師雕滿花草圖形的神祗的典故與傳說,並以兩頭神蛇在山牆周圍作為裝飾框,與歐洲建築的巴洛克式山牆比較絲毫不遜色。



山牆



山牆



山牆



山牆



門楣、山牆

※塔門

吳哥窟的上圓下方的密簷石塔,上層實心,疊澀拱頂,下層和長廊結合成為「塔門」。吳哥的石塔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9世紀初,吳哥的塔是一座座獨立的密簷式塔。

10世紀出現了排列在平臺上的塔群,如豆蔻寺(( Prasat Kravan)921年)、東美蓬寺((East Mebon) 951年)的雙子塔,而空中宮殿(Phimeanakas)的中心塔則矗立在有迴廊的祭壇之上,11世紀初的塔高寺((Ta Keo)1001年)是典型古印度式金剛寶座塔,有五座寶塔在三階寶座之上。塔布蘢寺((Ta Prohm)1191年)的寶塔和長廊結合成為塔門長廊。



塔門





台基、迴廊、蹬道、寶塔構成吳哥建築複雜又莊嚴的建築群。規模宏大,比例勻稱、設計簡單,裝飾麗緻。

全部建築用砂石砌成,石塊間無灰漿或其他粘合劑,僅靠石塊表面形狀的規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結合在一起。當時可能還無法掌握券拱技術,所以吳哥建築沒有大的殿堂,石室與門道均狹小陰暗,藝術裝飾主要集中在建築外部。

建築師巧妙地運用空間,用長廊顯示空間的深度感,用迴廊構造出建築物的寬闊感,用不同層面的迴廊透視重疊,構造出建築物的高峻感。雖無大型的中心建築,但其外觀可比美於一座龐大的建築。

吳哥建築中首推小吳哥窟為為高棉建築藝術登峰造極之作,正因為它融了前期建築藝術中的寶塔、長廊、迴廊、祭壇等要素,將寶塔和迴廊融合成為塔門迴廊,塔門迴廊又和祭壇融合為一體,堆疊成為有多層塔門迴廊的祭壇,是為極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