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京劇精華楊世彭演繹莎劇壯闊(上)
小時候,家裡後院搭起的戲台,是他夢想的天地;長大後,他的戲台搭在國際上,導演過七十齣戲,製作過近四十齣莎士比亞戲劇,楊世彭在舞臺天空裡,萃取中國京劇的細膩與精華,演繹西方古典戲劇的壯闊。
舞臺下,楊世彭面容祥和,舉止、談話彬彬有禮,學者風範盡顯。舞臺上,楊世彭自信而神采飛揚,用不盡的精力,讓他始終不斷地力求最完美的演出。這就是楊世彭,一位情感充沛、觀察細膩的戲劇藝術家。雖說走上戲劇生涯這條路,楊世彭形容當初是「無心插柳」;然而,命運之神早在他幼年時,就已開始悄然鋪墊了這條漫長之路。
系出名門結戲緣
出生江蘇無錫,父母系出名門。祖父是城中望族及工業家,生活富裕。外祖母是李鴻章的小女兒,名作家張愛玲是他的表姊。父母親皆為京劇票友,父親唱程派青衣,母親唱馬派老生。
楊世彭夫婦與崑曲名旦王英姿合影,演出劇目為《長生殿。小宴》。(楊世彭提供)
楊世彭目視遠方,遙想起五歲時坐在母親床榻上。他描述:「媽媽坐在床邊削蘋果,教我唱《四郎探母》,『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這是第一句,媽媽教我兩遍,我馬上就唱出來了,她就給了我一片蘋果……」蘋果一片接一片,他一句接一句地唱。此時,楊世彭手中猶如握了一顆蘋果,想像著母親,削了一片,遞了出去……。眼神盡是陶醉,嘴角因滿足而揚起;眼前的他不再是一個叱吒國際的舞臺導演,而是緬懷母愛的純真孩童。
1948年春,一家移居台北,名京劇家程硯秋的琴師周長華,每週兩晚會到楊世彭家中說戲,並教其父親拉胡琴,十三、四歲的他,因此也學會不少程派青衣的唱腔。後來因為父親投資失敗,這段「好景」也就匆匆結束了。
再續「戲緣」,是楊世彭念了台灣大學外文系以後。大學時期血液裡「戲胞」澎湃流動,他進入了國劇社,擔任社團社長,拜在姜派名師賈雲樵門下,由老生改唱小生;《黃鶴樓》裡風流倜儻的儒將周瑜,《金玉奴》裡嫌貧愛富的狀元莫稽,《奇雙會》裡新婚燕爾的官生趙寵,《白門樓》裡戰敗被擒的呂布,都是他擅長的角色。
上天排定戲劇之路
大學生活讓他重溫「戲」夢,但規劃前程,楊世彭可是胸懷「教育家之夢」。畢業前夕,已申請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教育系,他計畫留美回台後,興建一所貴族學校,「我想念完教育系,回台灣辦一所非常好,而又能讓我賺錢的學校,這是我的志願。」沒想到大四時一個清晰而具體的念頭突然飛至,選修了一門高難度的課程「論文寫作」,改變了楊世彭今後的人生。那時我對自己說:「我要寫『The Technique of Chinese Opera』,《京劇的技藝》。」
當時台大外文系系主任、名教授英千里,曾見楊世彭演出京劇頗有好感,他自己又是戲迷,於是主動擔任楊世彭的指導教授。楊世彭說:「他那麼忙,還要指導我的論文,所以我更是努力,下了很大的功夫。」圖文並茂的精采論文,後來輾轉傳至夏威夷大學戲劇系教授手上,楊世彭因此得到該校戲劇系藝術碩士入學資格,並獲得「海外運作全額獎學金」(Overseas Operations Fellowship)兩千一百美元。
「運氣既然那麼好,那我就念戲劇吧!」「夏威夷多麼漂亮的地方!我到那裡去念個兩年,一年也可以,就可以轉學了。」我是這樣打算的。當時的楊世彭已經走上命運之神安排的道路,卻也毫無所知。「結果一讀,真心喜歡!第二年獎學金又來了,要不要念下去?當然念下去啦!」講到這兒,雙手一拍,兩手再一攤,楊世彭臣服又無辜的神情好似說著,就這樣被戲劇的魅力俘虜了!
導演楊世彭在舞臺上慢條斯理的談話中,有著百分百的權威,讓人不容質疑。
中國傳統京劇細膩而精粹,為楊世彭打下良好的戲劇基礎,加上他的付出與努力;1962年楊世彭以華裔學生的身分,執導夏威夷州戲劇比賽,獲得首獎的劇本,登上大學劇場主劇季,公開售票演出。隔年,楊世彭執導英語京劇《金玉奴》作為藝術碩士論文,在大學的主劇場演出,票房爆滿,並到四個外島巡演;當時,是夏威夷大學戲劇系的首例。還沒畢業的他就獲得「福特基金會全額獎學金」,至威斯康辛大學跟隨東方戲劇泰斗A. C. Scott教授,繼續攻讀博士。
楊世彭從威斯康辛大學戲劇系畢業後,即接獲四所大學的聘約,「要不要去教戲劇、做導演?當然把這條路走下去啦。」最後他選擇至科羅拉多大學戲劇系任教。而這時的他也沒想到,科羅拉多任教,會引領他的戲劇生涯升上了高峰,一個更大、更廣闊的舞臺正等著他--科州「莎翁戲劇節」。楊世彭說:「這並不是我設計好的一條路,而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步一步的,好像上天給安排好的,而你不能拒絕。於是,我就走上這條路了。」
成功挑戰高難度劇作
1967年8月,楊世彭從威斯康辛開著車,載著妻子及三歲的女兒,車後拖著一個小拖車,裝著收藏的書籍與家當;到千里遠外的科羅拉多大學,任職戲劇系助理教授。
一年半後,到科大執導的第三齣戲,楊世彭選擇了德國知名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作品《高加索灰闌記》。這是一齣高難度的劇作,全劇90多個角色。他心知,布萊希特的史詩劇場很難處理,這是一齣大戲!誰都不敢動。但血液裡有股甘願冒險、勇往直前的傻勁,看似任性,也有點不服輸,但更多的是自信。「我做到了!這齣戲演出反應非常好。」
系裡一位自命不凡的副教授,看完這齣戲後,在校園裡當著學生的面,對著楊世彭單膝而跪表以敬意。這位年輕的中國導演令人刮目相看,學生競相選修楊世彭的課,請他指導論文。三年後升任副教授,再四年後升任正教授,這時楊世彭還不到四十歲。如此快速的升遷,不僅在華人圈裡是異數,在美國的同事間也無人超越;在科大執教23年後,他提早榮退。
期間譯導的英語京劇《烏龍院》,曾獲1972年美國大專劇賽首獎,於華府甘乃迪演藝中心公演,並在全美PBS公營電視網聯播兩次。看似順利的歷程,楊世彭不僅抓住了機會,在競爭劇烈的戲劇領域裡賣力付出,他說:「美國戲劇圈子非常競爭,要獲得成功,你所做的任何一樣事,不論是小還是大,都要把它當作百老匯首演般注重。這也是我做事的一個原則,就是盡我所能,做得盡善盡美。」細膩而銳利的眼光,慢條斯理的談話中,楊世彭散發出全然地權威,讓人不容質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