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中國貧富差距日益惡化,0.4%家庭控制全中國70%的財富,而99.6%的人口卻只分配30%的財富。一個典型的農村家庭每天生活開銷不到2美元,但一個富豪家庭卻可能擁有好幾部豪華的轎車。這個將汽車當成財富炫耀工具的消費心理,不僅改變了北京的街道面貌,也重塑了全球各大車商的經營策略。
紫禁城金寶街 集奢華於一身
《衛報》近日報導,中國成為汽車產業的超級消費市場,這在金寶街上可一窺全貌。這個在紫禁城和中央商務區之間的綠葉長廊,於 2002年在頹廢的胡同街區中開放。它的目標是要把東京購物和娛樂區的銀座、法國的梅菲爾(Mayfair)及公園大道(Park Avenue)集於一身,有五星級酒店、豪華餐廳和設計師的精品店。
但最顯著的特徵是一批汽車展廳。街道的一邊是法拉利(Ferrari)、勞斯萊斯(Rolls-Royce)、瑪莎拉蒂(Maserati)、積架(Jaguar)和寶馬(BMW)的主場。在另一邊則是蘭博基尼(Lamborghini)、阿斯頓馬丁斯及賓士(Mercedes)的展場。
儘管多數這些豪華品牌都是近幾年之內進駐中國的,但是這條街最主要的商店及上海、天津及廣州的其他商店,已快速成為全球名貴汽車製造商主要的利潤中心。
不懼車牌管制 豪華轎車增長30%
過去6個月來,中國超豪華車的銷售量增加了30%,在去年當局實施車牌管制之前,這個增長數字更高。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賓士汽車最近宣布,近期該公司全球的單月銷數,已創下成立110年來的新高。BMW也把它6個月以來最好的銷售成績,歸因於中國的高度需求。
另一個早期就到中國的奧迪(Audi),去年在中國出售量超過200,000輛,幾乎超過德國的銷售量,中國成為該品牌最大的市場。它的車子現在變成為中共幹部和政府官員必須具備的身份象徵。根據中共財政部的說法,去年政府購車花費達860億人民幣。
據統計,2000~2010年,中國汽車及摩托車的數目增長20倍,達到27,000萬輛。市場估計,在未來的二十年當中,增長率會再度超過兩倍,這表示在2030年,中國所有的車輛將會超過2000年全世界的總量。但這個成長的步伐與社會成長一樣地不平衡。
豪華車成炫耀財 車商大發利市
據報導,一部有六缸的引擎、最高時速330公里的阿斯頓馬丁斯瑞比迪(Aston Martin Rapide)在中國標價是400萬人民幣。因為高關稅,所以這個價格幾乎是西方的兩倍高。據胡潤富豪榜統計,中國有將近一百萬個百萬富翁,他們每人平均擁有三輛汽車。
在中國,豪華車的所有者具有與其他地區明顯不同的特色。中國豪華車的所有者平均較歐美年輕10歲。在中國,擁有者更可能是女人。菲亞特(Fiat)估計,在中國購買瑪莎拉蒂車型的女人是歐洲的三倍,而中國女人購買法拉利的百分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中國的新貴們越來越喜歡在路上炫耀自己的財富,這讓別人羨慕。其中近幾年來在互聯網上最廣為流傳的照片是那些財大氣粗之山西煤炭大亨女兒的婚禮。一個被報導的畫面是四部勞斯萊斯幻影(Rolls-Royce Phantoms)的豪華轎車、四輛法拉利、六輛賓士、六部賓利、20輛奧迪quattros車、六部吉普車、一輛悍馬(Hummer)加上幾部寶馬、保時捷(Porsches)和路虎攬勝(Range Rovers)的隊伍。
去年,蘭博基尼在中國的銷售額是三倍,達到247輛車,勞斯萊斯上升了146%,高達678輛,超過英國的銷售量,且很快就會超過美國的銷售量。勞斯萊斯地區辦公室的總經理鄭珍妮(Jenny Zheng)表示:「中國市場變成為公司在全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只是個時間的問題而已。」
賓利的銷售額幾乎是兩倍,達到將近1,000部,使得中國成為該廠商世界第三大的市場。已經在中國市場長達10年的保時捷(Porsche),出售了13,800部車,比2009年增加了60%。因為體認到增長的來源處,包括奧迪、賓利和布加迪馬克斯的大眾汽車(Volkswagen),計劃在2015年前,投資額外的150億美元(93億英鎊)於一家合資企業。
不過,因為大眾對於交通、環境及燃料價格的影響的關注日益上升,促使政府推動節省能源的汽車及大眾運輸。北京已經大幅限制發行新車輛登記,對於數以百萬計購買省油汽車的人發放折扣,並投資3,300億人民幣,以增加其地鐵系統一倍的長度。因而在過去六個月,整體汽車銷售量上升的速度,已經從過去十年以來的快速增長的20%~30%,跌到只剩個位數。
分析人士認為,沒有跡象顯示,汽車需求快速增長的引擎會在很快的時間熄火。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在中國汽車的吸引力之所以上升,乃是因為它象徵著財富及社會階級。」
儘管時速300公里汽車的銷售激增,但是在尖峰時段汽車的時速很少超過25公里。舒適的豪華內飾也不可能完全彌補惡夢般擠塞情況的不便。據IBM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北京10個駕駛人當中有7個,至少有一次放棄前往他們的目的地,轉身回來,因為交通堵塞實在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