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董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星期三(7月20日)發表的新一年度評估報告指出,人民幣價值被顯著「低估」。IMF表示,通貨膨脹、房地產泡沫及不斷減弱的貨幣控制能力「對中國金融和宏觀經濟穩定構成重大威脅」,中國政府應促使人民幣升值來對抗這些威脅。
從事亞洲策略和經濟研究的資深經濟分析師格拉維茲(Jonathan Galaviz)認為人民幣升值並不能對抗經濟風險。他21日向大紀元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社會積累的財富不是真正的財富,其經濟是非自然和正常的經濟體系,並預測這將導致中國未來會面臨大型經濟崩潰。
根據該報告,IMF評估,人民幣按不同計算方法被低估的程度在3%到23%之間。IMF估計,過去一年間,經通脹因素調整後,人民幣兌中國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匯率實際下跌了2%左右,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約8%。
IMF中國區主席、經濟學家喬克(Nigel Chalk)說:「人民幣升值將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費,使得中國製造業產品對本國居民而言,更有(消費)承擔力,並有助於建設更強健的服務型經濟。」
經濟分析師格拉維茲(Jonathan Galaviz)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帶來的好處要大於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好處。他說:「目前中國通貨膨脹嚴重,對央行來說,需要減少貨幣發行和印刷。」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人民幣升值會損害中國出口,為防人民幣升值,中國央行印製大量人民幣來購買美元。這讓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速度無法達到在市場力量作用下本該具有的水平。印製這些人民幣可能產生通貨膨脹,中國央行為「對沖」這一影響,強制國有銀行用人民幣購買低息國債,而不是把這些錢貸出去。
IMF提醒說,人民幣大幅升值不會讓美國和歐洲成為大贏家,至少一開始不會。
IMF經過計算得出,人民幣升值20%將使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提高0.05到0.07個百分點,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的提高不到0.12個百分點。IMF這份報告沒有解釋這是為甚麼,但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流失的出口產業絕大多數都會轉移到其他低成本國家。
IMF報告稱,提高人民幣匯率是加快中國增長模式轉型、從而創造更多就業並減少國有企業優勢的「關鍵要素」。但這一改革在中國很難獲得政治上的支持,因為出口企業和國有企業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而普通家庭卻沒有。
《華爾街日報》在今年4月15日的文章「中國貨幣政策誰說了算」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話:「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各官僚機構、各種神秘莫測的委員會以及影響力隱蔽但卻無處不在的共產黨相互之間較量妥協的結果。沒有哪個官員可以在這方面一人說了算,這使得其它主要國家幾乎不可能與中國協調經濟政策。」
人民幣升值作用非常有限
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讓人民幣升值可減輕中國國內通脹壓力,這是西方堅持多年的觀點。經過多年與中國政府起波折的交道,國際社會很清楚,即使北京讓人民幣升值,那幅度也與西方期望的相差太遠。
何清漣在《遲來的抑制通脹之藥 人民幣升值》一文中說:「在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與勞動力價格已全面攀升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在抑制通脹方面的作用將遠低於預期。因為現在即使讓人民幣升值,也只能減少今後外匯儲備增加所造成的國內貨幣投放數量。加之升值幅度很小,其減少貨幣投放和遏制通貨膨脹的作用也有限。最可能的結果是抑制了出口,但對抑制物價上漲所起的作用有限。」
中國或面臨經濟大崩潰
格拉維茲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在未來3年,將真正面臨主要的經濟崩潰。因為(這些地區)目前積累起來的財富不是真正的財富,這些財富是通過(大量的)印刷貨幣和對經濟沒有必要和用處的設施進行投資而積累起來的。」
他說,人民幣升值並不能阻止這一經濟崩潰的發生。他還說:「中國的經濟不是正常的經濟增長,並不是健康的經濟體系(not a normal growth curve associated with a healthy economic story)。」「而非自然的經濟增長使得目前(經濟)風險水平還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