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危機深重
【大紀元2011年07月20日訊】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今年3月,清華大學校長在 「兩會」 期間哀歎中國教育的失敗。之後,過去長期隱瞞的各種資料接連暴露的問題是:中國高等教育經費短缺,許多大學負債纍纍,大學高考生數量急劇減少,學生質量驚人低下。
由於對中國教育質量的不信任,成群的富人子弟到外國留學,從小學到高中,其人數持續上升。所有的這些問題,反映出中國高等教育的危機深重。
草庵:首先我們觀察「中共當局的高等教育指導思想」。教育應該是屬於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的一部份,當局應該把全民納稅的一部份回饋於服務民眾。但中共把教育當作「政治工具」,作為奴化學生和控制學生思想的手段;同時又把教育事業當作「企業經營」,一方面減少對教育事業的投資,更從學校學生身上謀取暴利。有資料顯示,過去10年來,中共當局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國內生產總值)不到 「4%」 。
據世界銀行2001年的統計,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約占GDP的均值 「4.8%」 ,而哥倫比亞、古巴、約旦、秘魯等中低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也約占GDP的均值 「5.6%」 。
伍凡:當今的中國教育質量問題的源頭和根本原因是江澤民當政、朱鎔基任總理期間,當時陳至立任職教育部長,提出了「教育產業化」,要求各個學校自己去創收、增加收入,以彌補中共當局對教育經費支出的減少。 1998年,江澤民任命從未從事過教育工作的陳至立為教育部長,在其卸任教育部長後,江澤民把她升為國務委員,統管全國及全軍的教育。
陳至立主管教育部7年,造成了教育改革混亂、教學質量倒退、教風學風渙散墮落。全國濫發大學文憑和學位現象普遍。有20%以上城市適齡青少年,不能享有法定的〈9年義務教育〉。大、中學院校風氣差,嫖、賭、抄三風充斥校園。陳至立將教育當作一場大生意,胡搞「教育產業化」,使得本來就沒有普及的〈9年義務教育〉制度名存實亡。
在對大學無限度擴招的同時,對學生收取巨額學費。不少農家子弟的父母靠賣血供養子女讀大學,但是陳至立對教育投資卻很少,鼓勵教授搞項目發財,學生素質明顯下降。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嚴重,好不容易上了大學的人付了巨額學費卻學不到東西,找不到工作。
草庵:中國當局審計署近期披露,在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的10萬億元債務中,全國1,164所地方所屬的普通高校,就佔到了2634.98億元。而這數據,只是通過各高校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上報的數字彙總而來,實際上高校的貸款數目可能是2634.98億的幾倍。
隨著大陸各高校還債高峰的陸續到來和央行的多次加息,高校還本付息壓力急劇加大、財務風險不斷增高。有的高校收到的學費,基本上是用來償還銀行的貸款。債務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各高校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各高校負債的重擔、教育質量的惡劣,由於「教育產業化」帶來的巨大危機,可能會導致一系列高校的破產。這些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伍凡:部份高校為了償還巨額債務,居然成了土地「倒爺」。北京晚報曾經透露,位於河北秦皇島市的燕山大學因出售教育征地引發當地農民不滿、浙大城市學院擬出讓校區60畝土地還債,高校賣地還債的新聞不絕於耳,也引起了社會各界極大的爭議。
南方都市報曾經報導說,從1999年開始的大學擴招,在「負債經營」理念的指導下,各個高校直接向銀行大量貸款,盲目擴張,修建操場、教學樓、辦公樓乃至圈地。據統計,高校基建總額中80%以上來自銀行貸款。高校債務纏身,學校的如意算盤是「通過擴大招生、提高學費來償還貸款」。然而,隨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高校只可能減招,高校提高學費的如意算盤已經落空。
草庵:按照嚴格財務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實已經破產。特別是有的高校征幾千畝地建大學城,一期、二期工程建好,三期、四期沒錢了__,校園裡一片荒草。中共當局不願讓大學破產,大學也是吃準了當局最後一定會買單,所以才會放心地貸巨款。這巨大的經濟黑洞就很可能成為引發重大經濟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儘管如此,借錢、負債、買地皮、蓋樓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大學校長是否稱職的衡量指標之一。日前一位某理工大學的院長、博士生導師曾__表示,前任校長任職8年來的功績之一就是搞到了錢,又為學校買了2000畝地,蓋了大片的樓房。因為這些大學校長們知道,舉債擴建大學是看得見的政績,日後自有政府買單。
伍凡:很多高校經濟窘迫,陷入財務危機。以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為代表的四大名校硬件設施,不遜於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高校;可巨大的投資入沒有相應有價值的產出。在科學前沿領域原創性、基礎性的重大創新方面、以及為全人類貢獻普適的價值和思想方面,眾多名校作為甚少。眾多名校學術腐敗、信譽欺詐,以四所名校為代表,上至院士、博導,下至研究生、大學生,都有抄襲剽竊的行為。
久負盛名的耶魯大學前校長小貝諾•施密德特,針對中國大學近年來「做大做強」之風表示:他們以為社會對出類拔萃的要求只是課程多、老師多、學生多、校舍多,學者退休的意義就是告別餬口的講台,極少數人對自己的專業還有興趣,除非有利可圖。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真正意義上的事業。小貝諾•施密德特甚至直言:「紅色中國沒有一所真正的大學」。(註:2009年09月29日,耶魯大學否認曾刊登這篇文章。又有網民發帖稱:此文是1987年耶魯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演講稿拼湊而成的)。
草庵:中國教育部下屬的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發佈《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全國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達到1,050萬人後,開始全面下降,最近兩年累計下降了200萬,部份高校將因生源枯竭面臨生存挑戰。報告顯示,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獲得了突破性發展。
但伴隨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預計高考生源持續加速下降趨勢將延續至2017到2020年前後。連續三年來,出國留學人數分別增長了24.4%,27.5%,24.1%,其中增長最快的是高中畢業出國人數。同時,在高中畢業生中,放棄高考、放棄考試、放棄報到的 「三放棄」 現象逐漸顯現,這都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生源減少。高考生源連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的,同時低齡留學、就業壓力、經濟問題也是造成高考生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伍凡:生源下降的同時,高校招生計劃仍緩慢增長,高考錄取比例反而迅速攀昇。報告表明,最近3年全國高考平均錄取比例快速增長,已經從2008年的57%,多個省市的錄取比例超過80%,部份省市已經超過85%。這種超高錄取比例,不僅表現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過去 「上大學難」 的生源大省,也出現了快速增長。
在2011年生源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錄取比例的快速上升,給高校招生與生源質量帶來了直接影響。部份地方的專科錄取分數線已經很低,算下來平均每門課業的分數不足30分,生源質量大幅下滑。
草庵:「華爾街日報」報導,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發佈的報告顯示,去年有12萬8000名中國人到美國留學,中國是向美國輸出海外留學生最多的國家。美國的中國在校大學生增加了50%,至4萬人,是2005年的4倍多。中國教育體系長期以來舉步維艱。
批評者說,這種教育體系十分脆弱,它依賴的是死記硬背和殭化的考試內容。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為學歷而讀書,但他們接受的並不是分析性和創造性的思維訓練。同時中國教育總是為經費短缺、城鄉不平衡及農民工子女受限等問題所困擾。由於老齡化人口的增加,中國可能會在未來一、兩年內面臨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技術工人更是短缺。
跨國企業和中國公司對中國大學畢業生都有同樣的抱怨,說他們無法獨立完成工作,缺乏團隊工作應有的社交技巧,過於自負而不願學習新技能。中國億萬富豪不讓孩子留在國內讀書,現在的問題變成了他們孩子的孩子將在哪裏受教育了,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小孩送到國外唸書。
伍凡:清華大學100週年校慶日胡錦濤發表講話,承認中國高等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明顯差距。官方新華網則發表評論,指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仍有3大問題:「包括缺少對科研、教學的追求;缺少全球化視野;缺少寬鬆環境與平和心態」。
根據各國公佈的世界大學排名,2010-201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香港科大分居第21和第41位,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排第37名和第49名,清華大學則是第58名。另在〈QS世界大學排名〉評比中,清華大學排第54名,同樣落後於港大和北大。香港大學之所以起過北大、清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香港大學是教授治校,是專家治校;而北大、清華是中共治校,是外行治校,差別太大了。陳至立治中國教育,害死中國教育。謝謝您的收看,下次節目再見。
草庵:再見。
「本文僅代表節目主持、評論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