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探訪茶人茶店

春水堂主:新冷茶時代 壺泡韻味為基底

吳涔溪 攝影/蘇玉芬
font print 人氣: 110
【字號】    
   標籤: tags: ,

「我們販售的是挑選好茶的能力。」帶領台灣飲冷茶風氣的春水堂創辦人劉漢介,除了重視挑選好茶、營造好的品茗空間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經營團隊及服務人員。而儒學思想正是他訓練員工的基本精神。

春水堂創辦人劉漢介當年無心插柳,用小壺泡原理泡出濃縮熱紅茶,再加上冰塊,用調酒器碰撞、搖晃後,再加入特製紅糖提味,所形成的冷飲茶,仍保留壺泡茶的風味。並將此做法應用在烏龍茶、綠茶、普洱茶、花茶等六大茶類,開啟了休閒冷飲茶的新時代。

父親是名醫生,喜愛泡茶,劉漢介從小耳濡目染,對台灣茶產業有相當的興趣,當兵回來原本是名公務員,但是,後來辭去公務員,依照自己的興趣到出版社工作,將茶葉的研究寫成《中國茶藝》一書。


圖為春水堂創辦人劉漢介年輕時的畫面。受到父親的影響,年輕時即對中華飲茶文化研究甚深。(春水堂資料照片)

無心插柳的新發明

有一回到日本大阪,天氣熱,在咖啡廳裡有賣冰咖啡,卻沒有賣冷茶,當下好像受到什麼啟發似的把調酒器買回台灣,開始冷茶的研發。調酒器又稱為雪克器,一般拿來調酒和調咖啡,他卻用來調茶。

1983年夏天,劉漢介首次推出泡沫紅茶、檸檬紅茶、百香紅茶、茉莉花茶四種冷飲。夏季因為天熱,一般是茶行的淡季,劉漢介一開始抱著「度小月」的心態,哪知小月變大月,而且一直延續到冬天,冷飲茶的生意一炮而紅,隔年「被迫」開另一家店。

從開始一家不起眼的店面,到今年第28家分店開幕,走過28個年頭,春水堂以平均一年一家分店的速度展店。成就一家百年企業是劉漢介的心願。


春水堂總店旁的「秋山堂」,保留壺泡空間與文化。 (攝影:蘇玉芬/ 新紀元)

《新紀元》特別來到台中春水堂朝馬總店,由劉漢介的女兒、春水堂的專案經理劉彥伶帶領我們回顧春水堂的風光史。


女兒劉彥伶承襲父志,秉持春水堂的販售好茶的堅持,朝百年企業邁進。

劉彥伶強調,至今春水堂的每一批茶都由劉漢介親自挑選,並由專業焙茶師精緻烘焙,除了做成風靡海內外的各類冷飲茶及珍珠奶茶,每一家都保留一定的空間,販賣高品質的茶葉,並提供客人壺泡的空間。
「我們販售的是挑選好茶的能力。」劉彥伶說。

同時,包括飲茶環境和氣氛,將「焚香、掛畫、插花、點茶」宋人四逸融入品茗環境,搭配小壺泡般色香味俱全的冷飲茶。

從店門外的幾棵粗壯有神的黑松盆景、到進了店門的清水模牆面、古代傳統窗花、桌椅、古茶壺、各式茶器,無一不是劉漢介的研究和收藏。「像這樣的獨立店,裡頭有很多我父親的收藏。」

如同在鑽研歷代飲茶、集結成《中國茶藝》一書之後,劉漢介研發出符合當代潮流而又保有壺泡風味的冷飲茶,同樣地,劉漢介對中國各朝代建築、家飾、傢具…深入研究後,保留中國傳統樸質、自然的元素,打造符合現代人簡潔、明亮的飲茶空間,形成特殊的現代茶館美學。

五感調和的空間美學

然而,劉漢介始終認為維持好品質的關鍵,除了挑選好茶、營造好的品茗空間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經營團隊及服務人員。教育訓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員工除了要有敏感的味嗅覺、懂得分辨茶葉的好壞、調茶技術的訓練,還要具備插花、審美能力培養。同時,春水堂就像是個大家庭一樣,關心幹部的心情,「因為調茶就像做菜一樣,心情好時,做得食物自然可口,心情不好,泡出來的茶就沒有感情。」劉彥伶說。

劉漢介不僅汲取中國傳統美學應用在茶館的空間佈置上,更將儒學思想應用在員工的教育訓練上。「我們每天常常要讀《中華倫理》月刊呢!」劉彥伶分享,傳統五倫的小故事讓各階層的員工在待人接物上受到不同的啟發。

從保留小壺泡的口感風味、汲取傳統空間美學元素,將中國倫理觀應用在公司治理中,春水堂雖顛覆傳統功夫茶飲,開創冷飲茶市場的蓬勃發展,卻因處處保留中華文化的根本和精華,從中找到了「五感調和」茶飲美學的趣味。

近幾年來,春水堂不僅進駐國家音樂廳,更在百貨公司的美食街增設分店,未來十年的目標是要繼續在台灣擴張到40家分店,也推出副品牌「茶湯會」吸引不同的消費族群。


秋山堂一景

然而,就在春水堂持續擴張之際,在總店旁有一處獨立靜謐的「秋山堂」,那是劉漢介的另一個夢想,一個完全以壺泡為主的空間,不定期舉辦台灣陶藝家特展、茶會等活動。不以營利為目地,目的在於結合更多喜愛傳統功夫茶的同好,「這才是我們的根本,我們不會遺忘它。」劉彥伶說。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230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大樹媽媽的心中,把打工作成「志業」,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小孩,把這份工作當作「志業」,這裡的服務沒有「下班」、沒有「休假」的界線。
  • 有一天在「大樹計畫」的帳戶裡,有一名「無名氏」匯入新台幣二百萬元的捐款,讓「大樹計畫」的老師、媽媽們瞪大眼睛看著帳簿數了好幾遍。沒錯,不是二萬、二十萬,而是二百萬!
  • 曾是職業軍人的黃榮輝,多年前到飯店與女友餐敘約會,不料出門卻被跳樓自殺的人壓個正著,下半身癱瘓,但在女友不離不棄下重拾人生希望,成為居家就業的典範。
  • 「寫字是令人快樂的事」,95歲高齡的王脩之,雖然失聰,但談及書法,渾身來勁,也是他在無聲勝有聲世界裡的快樂泉源。王脩之說,「心正則筆正」,學習書法兼具修身、養性的功能。失聰聽不到外界的聲音,更能專心創作。被藝文界尊稱為「王老」,5代同堂的王脩之並沒有特別的養生之道,健康長壽與活力源自於樂觀開朗個性及書法創作,簡單的運動就是40多年來只是騎腳踏車,現在仍以鐵馬代步。
  • 「你一定要留在這裡,不能回台灣。」在史瓦濟蘭行醫1年多的黃祐賢說,他最感動的是自己對病患的照顧得到病患肯定;而當初遠赴非洲行醫,主要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 種土芒果的人工成本比種愛文芒果高上一截,還得花更多時間照顧,同樣面積的收成量卻少了許多,看來是吃力不討好的選擇。不過,廖宗賢說,總是要有人種,市面上才買得到土芒果,否則想吃的人就吃不到了。雖然辛苦,但他一定會堅持下去,讓土芒果的風味繼續飄散。
  • 有50多項專利的71歲蘇洋,今年取得清雲科技大學空防所碩士學位;就學期間住在宿舍,每週靠客運往返高雄家中,而他的論文更是手寫「純手工打造」。
  • 台灣留俄鋼琴好手林冠廷於第八屆「邁向音樂大師之路」國際青年鋼琴家大賽中,以李斯特「鬼火練習曲」贏得評審團高度評價,與俄羅斯青年鋼琴家並列第二名(首獎從缺)。
  • 曾在餐廳駐唱的歌手藍自強,因為肝癌住進台中榮總安寧病房,今天他在台中榮總舉辦小型演唱會,一雙兒女及親友到場,他以自己的生命唱出對兒女的期許及對親友的祝福。
  • 世界派布袋戲第三代弟子蕭添鎮,眼見布袋戲漸漸式微,深感傳統戲曲傳承的重要,近幾年減少廟會演出,轉而進行校園巡迴推廣,即使前幾年中風、行動不便,還是堅持親自上陣演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