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曲欣賞:山在虛無縹緲間
【大紀元2011年07月17日訊】19世紀維也納的作曲家舒伯特,所譜寫的藝術歌曲,成為德文藝術歌曲的經典佳作。在上一個世紀30年代左右,中國也有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以中文寫作藝術歌曲,把音樂與詩歌完美結合。歌詞內容或是直接取材於古典詩詞,或是取材自中國的歷史故事、反映時局,或是表現中國的情境與韻味……
相信聽眾朋友已經知道我要說的是誰了!今天節目裡我們就一起來瞭解黃自的與他的歌曲創作--<山在虛無飄緲間>。
1932年黃自創作了中國的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歌詞根據白居易的詩為主要框架,情節內容有部份參考自元朝雜劇家白仁甫的劇作「梧桐雨」;敘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整部作品份量長大,共有十個樂段:<仙樂風飄處處聞>、、<七月七日長生殿>、<驚破霓裳羽衣曲>、<宛轉娥眉馬前死>等等。第三段<漁陽鼙鼓動地來>是許多愛樂者喜歡的一段,以男聲合唱的形式描寫安史之亂;營造出雄渾又緊張的氣氛。而其中傳唱最廣、最耳熟能詳的就是這第八段<山在虛無飄緲間>。這段樂曲描寫楊貴妃死後化為仙子,在祥雲掩擁的蓬萊仙島中和唐玄宗重逢。
【山在虛無飄緲間】 曲/黃自 詞/韋瀚章
香霧迷濛,祥雲掩擁,蓬萊仙島清虛洞,瓊花玉樹露華濃。
卻笑他,紅塵碧海,幾許恩愛苗,多少癡情種?
離合悲歡,枉作相思夢。
參不透,鏡花水月,畢竟夢成空。
這首樂曲,以層層疊疊的輪唱句法,就像中國的水墨畫一般;層疊的暈染出山色朦朧、雲霧縹緲的海外仙山。曲境高遠,充滿遺世獨立的出塵之美。楊貴妃在虛幻朦朧的蓬萊仙境中嚐試著點化唐玄宗:「紅塵碧海,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
紅樓夢裡,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警幻仙子對寶玉的點化,和這個場景真是十分相似。
黃自的旋律設計,特別重視與歌詞配合:旋律的流動要與詞的韻律相融,同時還要表現出歌詞的意義和情感。
這部《長恨歌》,是黃自的一部未完成作品;在1932年完成了其中的七首後(第一、二、三、五、六、八樂段),由於戰亂,黃自著手寫作了許多抗日抗歌曲如《抗敵歌》、《旗正飄飄》等等。再要回頭完成這部作品,黃自卻感染傷寒,病逝於上海;得年僅34歲。經過四十年,1972年才由黃自的學生林聲翕在香港補遺完成。(第四、七、九樂段)
一部作品歷經四十年的滄桑,經由弟子之手完成老師的遺志,也算得是中國近代音樂史的一段佳話了!
我們接著聆聽黃自的另一首代表作品:《西風的話》。我們欣賞的是管絃樂團的演奏。
黃自誕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和二胡名家阿炳、劉天華一樣都是江蘇人。(注:阿炳介紹見本欄目第79集二泉映月,劉天華介紹見本欄目第73集空山鳥語。)成年後赴美國留學,於歐柏林音樂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理論作曲。回國後,在上海音專教授作曲。
黃自可以說是中國音樂家中第一位教授理論作曲的音樂家。除了前面提到的林聲翕外,著名的作曲家劉雪庵及賀綠汀都是出自他的門下。說他是中國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導師,開啟中國藝術歌曲的先河,可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接著我們欣賞黃自另外兩首作品《踏雪尋梅》,及依據宋代詞家王灼的詞譜曲的作品:《點絳唇--賦登樓》。前面提到的,黃自最擅於把詞境、歌詞韻律美和旋律完美搭配,在這兩首歌曲中,聽眾朋友可以細細領略!其中《踏雪尋梅》以生動跳躍的曲調描寫雪晴後,騎著小毛驢外出賞梅的情景;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充滿著詩情畫意,是很有中國韻味的小品佳作。
【踏雪尋梅】 曲/黃自 詞/劉雪庵
雪霽天晴朗,蠟梅處處香,騎驢壩上過,鈴兒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好花採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
【點絳唇--賦登樓】 曲/黃自 詞/王灼
休惜余春,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一掬愁心,強欲登高賦。山無數,煙波無數,不放春歸去。
黃自在他短短34年的生命中,為全世界華人留下了許多溫暖、慰藉人心的旋律。我們在感動之餘,也要向他致上敬意與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