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農村再生是人的再生
【大紀元7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淑媛台北1日電)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說,農村再生成功的關鍵是凝聚共識,農村再生是「人的再生、希望在人」,必須藉由農村自主意識改造農村。他還發表新詩作品「野牡丹」,讚美農村的美。
陳武雄的野牡丹新詩是以宜蘭縣大進村為背景,「山間偶而發現,我迷戀幾十年,醉人的深紫紅野牡丹,今天在大進村開遍,那是社區的共識… 」,強調農村再生是農村自主意識,由下而上推動。
「2011農村再生國際研討會」一連舉行2天後,今天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正式閉幕,陳武雄說,社區自主意識是社區發展的重要基石,各國都採行「由下而上」方式,他認為,「農村再生先要培根,根留農村」,喚醒社區打拚意識。
陳武雄走訪幾十個台灣社區,他認為,農村再生成功與否不在是否有新台幣1500億元經費,而是能否凝聚共識,是否有自己願景,因為「農村再生希望在人,是人的再生」,如果台灣4千個社區人的再生都起來,凝聚社區意識,絕對是一場寧靜革命。
此外,陳武雄也說,都市發展與永續農村密不可分,改善農村環境,可以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帶動國家整體經濟向上發展。
對於農村文化與文物保存,陳武雄認為,透過由下而上的運作,讓農村居住的人人充分發覺、肯定農村文化的特色,進而找尋值得保存的文化資產,透過他們自己的認識與熱情,農村的文化與文物才能長久保存下來。
他說,靠外人認定與肯定農村價值,是沒有根的工作,幾年後農村文物與文化一樣會消失蕩然無存;陳武雄說,農村景觀維護與當地文化互相配合,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透過在地發覺,才可以加強農村特有文物風貌保存,維持農村景觀。
陳武雄進一步強調,台灣4000個農村社區,參加農村再生已經達到1700多個,農村再生可以培養出在地發覺、在地創造,藉由農村自主意識,勾勒出農村發展的願景與藍圖,政府會從旁協助,打造新農村。
陳武雄說,再造後的台灣農村,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找回農村居民的尊嚴,希望農村成為住在裡面的人有尊嚴,在都市的人會羨慕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