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專家:少食加工品 大廠應設檢驗室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4日電)台灣塑毒引起恐慌,專家建議,調查未完成前,加工與保健食品盡量不要吃,藥品則聽醫生指示;再者,政府未來應規範大廠自設檢驗室驗原料,並納編;以提振食品安全。

塑毒事件爆發以來,幾乎天天傳出擴大範圍新資訊,從飲料、食品到保健食品,就連藥品也被檢出,甚至連GMP認證產品都出狀況。

由於產業鏈像綁粽子一樣,涉案黑心廠營業規模不一定大,卻是源頭,師大化學系教授、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吳家誠受訪時形容,就跟捆粽子一樣,一拉、全都中獎;而且恐怕還要查一陣子,同時連台灣食品產業的國際信譽都掃地了。

政府調查還沒結束前,消費者要怎麼避開吃到受波及產品?吳家誠及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都呼籲民眾喝白開水就好,他們並說,加工食品跟保健食品都暫時先不要碰,三餐盡量自己買生鮮食材料理。吳家誠還說,湯塊也少用,自己熬。

由於爆發塑毒事件,仍與起雲劑掛勾,因此吳家誠建議從了解起雲劑的功能,來避開可能尚未查到的受波及食品。

他說,起雲劑功用是讓食品均勻濃稠;添加成份例如香料、調味劑及色素等成份穩定;再者因為可讓添加成份穩定,得以添加更多添加劑。

他進一步說明,由前述三項功能可以推論,受影響的產品就不限液態飲料了,因為固態的產品也會先從液態狀態調勻各種成份後,再固化,所以後來才會引發保健食品也遭波及。所以塑毒產品不限什麼形態的商品。

吳家誠提醒,保健食品除非是100%從國外製造,否則還是暫時不要吃;有機食品也不等於免受塑毒波及,只有生鮮食材、非加工食品才能避免。

藥品部分,吳家誠與林杰樑都認為要聽醫生指示。林杰樑說,因為有些慢性病患不服藥,是會出問題的。

除了避吃加工食品,以防吃到尚未檢出受塑毒污染的食品;專家也對現行食品產業把關提出建議,包含調查嚴謹度要再拉高、罰責應加重,以及官方與民間檢驗機制待重整。

林杰樑呼籲,調查要查真的,例如中油生技的保健產品檢出塑化劑DEHP和DBP,但後者毒性強過前者,衛生署應該要查源頭,不該就此停住;其次,相關罰責太輕,應該要修正。

吳家誠則對產業自律不足提出質疑。他說,何以義美就不受奶毒與塑毒波及,但有的廠商卻兩度受波及,塑毒更是橫掃諸多大廠;差別在於義美自己設有檢驗室,會對採購原料做檢測,不是只靠信賴關係採購使用。

他進一步建議,衛生署應該規定食品大廠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要自設檢驗室,並要納編衛生署管理,而衛生署也要將自己的實驗室納入國際體系,透過國際與日俱進的標準規範品管實驗室、檢驗室,讓台灣的食品安全檢驗更透明化、更進步。

其實不論有沒有爆發塑毒事件,台灣食品加工業確實存在將塑化劑放進食品添加劑的事。吳家誠就說,有可能在日據時代,有台灣民眾跟日本人學到使用塑化劑可發揮穩定作用的資訊,但是日本人是添加在塗料與油漆,讓產品質感好、穩定,台灣卻有黑心商人挪用到食品添加劑中,讓人料想不到。

事件發生後,須徹查及重整產業規範,讓食品安全更嚴謹、透明化,才能重建MIT商品形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