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7日訊】(美國之音)「美國的人民」這個欄目為您介紹美國歷史中的重要人物。這次談一談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生。
海明威說過:「作家經常是孤獨的,常常像一名世上的局外人。」也有人說,在海明威創造的許多人物中,他自己才是他創造出來的最佳人物。
海明威生於1899年,成長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附近的橡園市,在六名子女中,排行第二。他的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喜好繪畫和彈鋼琴。
每年夏季,海明威一家都前往密西根州北部的度假屋。在那裡,他的父親教他如何釣魚,打獵,搭帳篷和在火堆上煮食物。
在橡園市家中,海明威為學校報紙寫稿。他希望能像當時的著名體育記者林•拉德納一樣的寫報導。就靠著這樣的努力,海明威培養出他的寫作技巧。
*記者生涯鍛煉出寫作技巧*
1917年,海明威決定不上大學。那時美國剛剛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想要參加陸軍。但是由於他的視力不合格,遭到拒絕。於是,他跑到堪薩斯市,在堪薩斯明星報謀到一份工作,負責報導醫院、警察局和火車站的新聞。一名記者後來回憶說:「海明威喜歡到事發的現場採訪。」
堪薩斯明星報要求他們的記者寫稿時,要用短句。報社還要求記者注意新聞事件中一些不尋常的細節。這兩樣海明威很快就學會了。
他在報社只工作了九個月,就參加了紅十字會,前往歐洲戰場服務。他在紅十字會的工作是駕駛卡車,將傷患帶離戰場。
紅十字會派他到意大利服務。他很快就在一次米蘭軍火廠爆炸中,看到第一名傷員。後來,他被調往前線。他總是要盡量接近火線,看看自己在危險中如何反應。沒過多久,他自己受了重傷。
海明威傷勢復元不久,戰事也結束了。海明威回到美國。從他前往歐洲戰場到回美國,前後不到一年。但是這短短的期間裡,他徹底地改變了。他要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
海明威後來離家前往芝加哥,他要向自己和家人證明,他可以靠寫作謀生。但是他的錢花光了,只好再度為報館寫稿。這次他工作的報紙是多倫多明星報。這家加拿大的報紙喜歡他有關芝加哥生活的報導,給他提供了優厚的待遇。
*名家指點獲益良多*
海明威後來在芝加哥遇到了作家捨伍德•安德森。安德森是美國最初描寫一般人民生活的作家之一。海明威見到了安德森作品中描敘生活的寫實筆法,這正是他一直想要嘗試的。
安德森指點了海明威的寫作技巧。他建議海明威搬到巴黎去,因為那裡生活費用較低。他說,巴黎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藝術家和作家。海明威為了回報安德森的善意,寫了一本書,書名為《春潮》。這本書對安德森和他的寫作做了一番揶揄。海明威就是沒法對任何人說聲「謝謝」,因為他一直相信一切都要靠自己,即使他知道別人幫助過他。
海明威決定搬到巴黎去。不過,在搬遷之前,他娶了最近解逅的一名女子,名叫哈德麗•理查森。
當這對新人於1921年到達巴黎時,那裡是又冷又陰。他們在市內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段定居。房間狹小,沒有自來水。但是,多倫多明星報任用他為駐歐洲記者,因此他們有足夠收入維持生活。海明威的這份工作,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從事寫作。
*遷居巴黎寫作生涯轉折點*
海明威喜歡探索巴黎的一切。他交到新朋友,學習法國的習俗和運動。新朋友中有藝術家和作家。他們都是在 1920年代到巴黎的。其中有詩人龐德、作家葛楚德•史坦、約翰•帕索斯和斯格特•菲茨傑拉德。他們很快就看出海明威是一個優秀作家,並且幫助他在美國出版他的作品。海明威起初很感謝他們的幫助,但是後來卻否認受過他們的幫助。
海明威作為一名記者,走遍歐洲。他寫了有關政治的報導,包括和平會議和邊界糾紛。他也寫了有關球賽、滑雪和釣魚的新聞。後來又寫了西班牙鬥牛的實況。多倫多明星報對於他的表現極為滿意,希望他作更多的報導,可是他還要忙於自己的寫作。
他說:「有時,我開始了一篇報導,卻無法繼續下去。然後,我站起來望著巴黎房舍的屋頂,自己想想,就對自己說:『你該做的,就是寫出一個最真實的句子。寫出你所知道的最真實的句子。』終於,我寫了一個真實的句子,然後從那句話開始,繼續寫下去。當我寫得順手時,那是一份美妙的感覺。」
海明威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的書名是《我們的時代》,其中包含一篇名為《雙心大河》的故事。這篇故事描寫戰爭對一名年青人的影響。
這是一名年青人千里迢迢,一路垂釣前往密西根的故事。海明威從他的父親那裡學會如何在野外生活。
故事中提到兩條不同的河流,一條清澈安寧,也就是年青人釣魚的河流。另一條混濁,是一處沼澤,一個令人畏懼的地方。
故事描敘這名年青人希望忘掉過去,忘掉戰爭。但是他絕口不提自己的感受。讀者對這個年青人的瞭解,不是由於海明威寫出了他的想法,而是海明威讓讀者看到這名年青人是如何瞭解自己的。
《雙心大河》被認為是美國近代最好的小說。它經常被收集在最佳作品選裡。
1925年,這本書出版,同時海明威夫婦回到美國,在他們的兒子出生之後,很快又回到巴黎。
*《太陽照樣升起》一書奠定成功基礎*
那時,海明威正在寫作一本長篇小說。他希望籍著一部長篇小說的問世,被承認為一名正式作家。同時,也希望靠著這部小說賺些錢。
這本小說就是《太陽照樣升起》,是一部有關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年青人在歐洲的故事。戰爭摧毀了他們的夢想,也無法給予他們任何可以取代夢想的東西。作家葛楚德•史坦後來把這些年青人稱作「失落的一代」。
這本書一經問世,就告成功,使海明威在年僅25歲之際,就已成名。
不過,很多人因為不喜歡海明威寫出的故事,還無法認知他文藝上的造詣。海明威寫出的文句簡短,那是他擔任堪薩斯明星報記者時被要求做到的。他寫出他的所見和感受。他很少使用形容的詞句。他的告白清晰易解。他從早期的作家那裡,包括林•拉德納和捨伍德•安德森,學習寫作技巧。但是,海明威的寫作也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他長於以文字描繪出他的見聞和感受。
小說出版的成功,使海明威在巴黎更為出名。很多人要去看他。其中有一名美國女士波林•普費弗成為他的朋友,後來兩人墜入情網。
海明威和普費弗最先秘密相會。有一次,他們一同出門作短途旅遊。幾年之後,海明威寫到那次出遊回家後的感受:「當我再見到哈德麗時,我恨不得在愛上別人之前就死去。她微笑著,陽光照在她可愛的臉上。」
但是,他們的婚姻還是結束了。海明威和哈德麗勞燕分飛,兒子由哈德麗撫養。海明威同意付給哈德麗一筆由幾部作品賺來的收入。
後來的幾年,他回憶和哈德麗的一段婚姻生活,認為那是他畢生最快樂的時光。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