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重要的是設法改善營養素的攝取,進而控制「不治之症」的疾病,如同查瑞斯金(Cheraskin)和林斯道夫(Ringsdorf)於1971年指出的,多發性硬化症是他們其中一個例子。
當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藥物的可能療效時,當然不建議嘗試使用藥物,因為藥物是危險的。幸運的是,維他命的毒性和有害的副作用幾近於無。
我記得13年前一位年輕醫生來到我家說:「鮑林博士,你救了我的命。我本將死於慢性肝炎,但聽說了你的『大劑量維他命C療法』,而它成功將我治癒了。」
從那時起,一些針對維他命C在預防及治療肝炎上之價值的優秀研究陸續問世(第十四章),但其他疾病在這方面的研究尚未進行,其中之一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它引起了公眾的注意,因為這種疾病造成著名的洋基棒球運動員盧.格里格的死亡。
1985年8月,我收到了一封一位醫生寄來的信,他用以下內容形容自己:「我是一個醫學上的『奇蹟』。
我罹患ALS超過8年,喪失功能的肢體維持在相當的範圍,並沒有蔓延。我每天吃12~20克的抗壞血酸,避免脂肪和油脂,並且每日至少服用200毫克完整的維他命B群。」
接受分子矯正醫學療法在某種程度上,一定有助於解決現今高成本的保健問題。1965年全美公共和私人醫療開支為400億美元,在20年中已增加10倍,達到4 , 0 0 0 億美元( 基於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於1 9 8 5 年的報告)。
此種日益增加的醫療成本,因通貨膨脹影響多增加出7 6 %,而人口成長使支出再增加11%;醫療保健的費用占1965年國民生產毛額6%,到了1985年占11%。
此一增長反映了迅速崛起的醫療服務收費(考慮通貨膨脹後的校正值)及昂貴的高科技診斷和治療方式。
一份由阿特金斯等人(Atkins et al., 1985)在1985年所提出的討論,提到目前正使用於高科技心臟病學的一些新技術,包括遠端監測心律不整的系統、診斷心導管插入術、侵入式電生理評估、三角(pennanent)人工心臟起搏器、心電圖和都普勒影像研究評估心臟功能、核子成像、體外循環開心手術,以及心臟移植。
此篇繼續討論到以下新技術不久將可應用:磁共振成像、心臟高速電腦斷層掃描、和植入可自動糾正可能致命的心律不整「心臟節律調整器」(c a r d i o v e r t e r s)。
其他附加技術包括:在高風險病患體內植入可以在心跳停止後恢復心跳的去纖顫器、人工心臟植入術,以及可直接觀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並可導正阻塞血管,使其恢復正常血流量(recanalizing)雷射血管內視鏡。
伴隨該技術開發而來的問題是,對患者和醫者兩方都帶來相當大的成本和壓力,因為有時可能發生新技術使用不當的情形。
維吉尼亞大學的喬治.A.貝勒( G e o r g e A . Beller)博士,列出10種不計成本的力量會遏制心臟病學:
第一,醫生主動盡可能提供最優質的照護,不計成本。第二,大多數醫生仍基於有償服務的基礎來收費。
第三,支付醫生的最高酬金用於執行複雜的技術程序。第四,醫生可能試圖說服醫院管理人員取得最創新的技術。
第五,行政人員在面對增加患者進而提高醫院市占率的競爭壓力下,認為應該取得這些技術。第六,病人會被能提供最新設備,服務和解調器技術的醫院吸引而選擇到此治療。
第七,高科技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持續增長。第八,一些醫生對替病人做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感到壓力,但醫療顧問的建議通常已經寫在病人的紀錄表裡,如果病人不按照顧問的建議去做,法庭上可能會被視為疏忽。對醫療事故訴訟的恐懼,肯定是讓醫療成本失控的因素。
第九,往往很難區分目前進行的測試,對臨床研究是必要的,還是對臨床診斷管理是必要的。第十,對全人完整診斷的需求,已經成為實踐心臟病學領域中一個盛行的要素了。
貝勒(Belier)博士同時指出,另一種力量是我們的社會特別同情那些正在受苦受難的人。
他引述阿拉巴馬大學的格雷戈里.便士(Gregory P e n c e )的話說:「醫療成本是不可控制的,因為我們缺乏有關如何拒絕醫療服務的道德協議。決定如何誠實並正直地說「不」,也許是我們的社會將在未來數年面臨最深刻、最困難的道德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難題。我相信,分子矯正醫學能有助於問題的解決。維他命比藥物便宜得多。
因治療方式造成病人痛苦的程度應該列入考量——給予高單位維他命的攝入量,有助於患者改善健康狀態,並有助於控制某些傳統治療造成的不良副作用。
最後,如果醫療照護的目的不單單是治癒疾病,而是要提升健康,那麼醫生首要銘記在心的就是——改善營養可以非常明顯地幫助病人達到美好和愜意生活的目標。@(待續)
摘編自 《長壽養生之道:細胞分子矯正之父20周年鉅獻》 博思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