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畿內首險 國之門戶--潼關

潼關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三角地帶,黃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會於此。潼關北瀕黃河,南依秦嶺,西連華山,東接河南靈寶,史稱「畿內首險」,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三秦鎮鑰」、「四鎮咽喉」。《春秋傳》對潼關的評價:「秦有潼關,蜀有劍閣,皆國之門戶。」

潼關的地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間一條狹窄的羊腸小徑貫通東西,往來僅容一車一馬,為出陝入豫之咽喉。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裏形勢的險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潼關古城雄踞山腰,下臨黃河,亭台樓閣依山而築,巍峨高聳。(Pinhole – Fotolia)



潼關故城位於今潼關縣北,雄踞山腰,下臨黃河,亭臺樓閣依山而築,巍峨高聳;東、西、北三城樓分踞一方;南、北水關樓遙相對峙。關南,有天險深谷禁溝及十二連城護衛;城北,滔滔黃河奔騰而下,形勢十分險要、壯觀。

歷史悠久 聞名遐邇

潼關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唐書》載「古為桃林塞」。《左傳》也有「晉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記載。那時桃林的範圍,包括今潼關以東到河南靈寶縣西境。東漢末年,曹操與馬超在潼關大戰,曹操以沙築牆用水澆灌,一夜冰凍成壘,馬超兵敗西逃。潼關之名,始見於史。

潼關關城由漢始至唐代,兩經遷徙,三地設防,城池多變,設施不一。隋大業七年(西元611年),移關城於今楊家莊南城北村一帶,與漢代關城南北夾峙,形成兩座關城,形勢更加險要。

唐武則天天授二年(西元691年),又遷潼關城於黃、渭河南岸。後來經宋、明、清多次修葺和擴建,潼關至今保存尚好。潼關關城西門有明代建築的門樓,俗稱「樵樓」,宏偉壯觀。在潼關城東約1,500米處,北臨黃河,南依高原,築城設門,門外橫額書「第一關」,裏額書「金陡關」,字跡豐滿圓潤,蒼勁有力,是清乾隆御筆所題。

潼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馬超刺槐、十二連城、仰紹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跡星羅棋佈;風陵曉渡、譙樓晚照、秦嶺雲屏等潼關八景,引人入勝。

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船山的〈潼關〉云:「時平容易度雄關,拍馬河潼自往還。一曲熏黃瓜蔓水,數峰蒼翠華陰山。登陴版牌丁男壯,呼酒烹羊守吏閑。最是綠楊斜掩處,紅衫青笠畫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