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店廉價餐具 小心塑毒
【大紀元6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日電)塑毒食物風暴下,別忘了食品的容器和包裝材料也會溶出塑化劑。公衛與環保學者指出,自備鋼杯、不用塑膠袋裝食物、不用PVC與PVDC保鮮膜,減「塑」效果立竿見影。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秘書長、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保中指出,現在百元商店吹日本風,貨架上的廉價塑膠杯盤餐盒未必是日本貨,用來盛裝食物,會使人吃進多少塑化劑,沒有人去管。
現行「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僅將DEHP、DBP這2種塑化劑列入規範,卻不是強制檢驗項目。陳保中說,經濟部主管機關的政策是生產或進口業者自主認證產品符合檢驗標準,而不是強制檢驗合格才上架。
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說,塑化劑無所不在,減塑要抓重點,他以2到8歲女童做研究,結果顯示,只要少用塑膠容器裝食物,體內的塑化劑濃度就會明顯降低,光是用鋼杯取代手搖杯,就有顯著減塑成果。
比塑膠器皿更恐怖的是塑膠袋,根本不是餐具。一般人以為,塑膠袋裝熱湯熱食才會有問題,用回收標示可耐高溫的塑料材質比較安心。李俊璋卻說,塑膠袋盛裝常溫食品飲料,就會溶出塑化劑,盛裝高溫食物只是溶出更多。
李俊璋說,許多攤商使用美耐皿餐具,美耐皿不會溶出塑化劑DEHP,使用相對安全;不過,攤商將塑膠袋套在盤子上,省了洗盤子麻煩,沒有洗碗精殘留,但消費者吃進一堆塑化劑。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PVC或PVDC保鮮膜不適合包裝食物,也不適合用來覆蓋食物加熱微波,加熱揮發出的塑化劑,有誘發孩童氣喘發病的危險。
林杰樑說,政府尚未禁用PVC或PVDC材質的保鮮膜,民眾最好不要用這2種材質的保鮮膜包乳酪、肉類、剩菜等含油脂的食物,這會讓食物受到塑化劑污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