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無言之教,大於有言」者,如此!
楊綰,字公權。唐代華陰(今屬陝西)人。大歷十二年(777年),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宰相)。他早就具有宰相的德望,因此,這天任命他為宰相的詔書一下達,朝廷內外,就互相稱賀。
楊綰一向以品行高尚而著名,氣質性格,廉潔堅貞;車馬服飾,節儉樸素。他做宰相,剛過了幾天功夫,人們的心性,就自然而然的變好了。
御史中丞崔寬,家中財產富裕,有別墅在皇城南邊,水池、館閣、樓台,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崔寬在楊綰任宰相的當天,就派人拆毀了這些建築物。
中書令郭子儀,正在邠州的行營裡生活。聽說楊綰擔任了宰相,立即便把座席上的樂器、樂人,減去了五分之四。
京兆尹(官職名,京城首長)黎干的馬伕,有一百多人,也在當天,大量減少車輛馬匹,只留下了十匹馬。朝廷中的其他人,聽到楊綰擔任宰相的消息後,也都改變了奢侈的習慣。順從儉樸風氣的人,多得數不完。
楊綰抑制陋習,轉變風氣的影響力,就是這樣大。古人所謂「無言之教,大於有言」者,如此!
二、崔祐甫能正確理解上天示警
崔祐甫,字貽孫。唐代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由起居舍人,升至中書舍人。唐德宗即位後,任宰相。
崔祐甫性格剛強正直,待人處事不奸邪,他擔任中書舍人時,中書侍郎的職位空缺,就由崔祐甫主管中書省。他與宰相常袞(人名),多有不合。
那時,隴州的貓,與老鼠同時吃一個母貓的乳汁。常袞認為這是祥瑞的徵兆,便率領朝廷百官,向皇上表示祝賀。唯獨崔祐甫,不去祝賀。宦官們責問他:「你為什麼不參加祝賀?」崔祐甫說:「這是事物的反常現象,令人傷心,哪裡談得上稱賀?貓應當吃老鼠,現在受人養育,卻不去做應該做的事。這與執法官不去懲治邪惡,邊防官不去抵禦敵寇:有什麼不同?我認為那種徵兆,是上天在警示我們!恐怕應該告誡執法的御史們,調查處理貪官污吏;命令各地的邊防官吏,時常巡邏邊界。也就是說:應該使貓能立功,老鼠不成為禍害。」
唐代宗非常讚賞崔祐甫的見解。
三、張獻恭守正不撓
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想給盧杞轉官為饒州刺史。給事中(官職名)袁高,進奏唐德宗,認為盧杞為人不正派,不可以這樣作。
張獻恭借在紫宸殿與皇上對答之機,說:「袁高的奏議,非常正確。(即盧杞為人不正派,不可陞官)」唐德宗還是不省悟,堅持要提拔盧杞。張獻恭又進奏道:「袁高是陛下的一位良臣!(意思是:要聽袁高的正確意見!)」
唐德宗回頭問宰相李勉道:「我想授給盧杞一個小州的刺史,可以嗎?」宰相李勉還沒回答,張獻恭又接過來道:「陛下就是授給他大州的刺史也可以,只是讓天下的百姓失望了,那可怎麼辦呢?」
張獻恭就是這樣堅守正道,不屈不撓。
(均據宋代孔平仲《續世說》)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