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時候,我們人的心靈也會退回猶如一個孩子的狀態,需要陪伴,需要關懷,需要肯定價值。
特別是已成年的孩子都各忙各的,而生活的事物也越來越少變化,越來越少計畫,此時的老年人會多出許多生命的時間,每天面對大把大把的時間,卻無處消耗,無處付出心力,會開始呈現出一種憂鬱、無望,或是無活力的反應。
有些老年人會開始回顧生命的過往,究竟是如何走過來的。那些生命的難關與選擇,自己是否選得對,是否做得好。
因為現在的事沒有太多可以肯定自己的地方,會開始不斷的複述過去那些引以為傲的經歷。
老年人其實就跟一個孩子一樣,需要被在乎、被肯定,與被愛。但又不像小孩一樣人生才剛開始,有許多過去的往事需要回顧與重新定義。
就因為如此,有些老年人會回憶起那些一輩子沒有機會表達的悲傷、沒有機會表達的憤怒、沒有機會表達的愛恨情仇,因為人生的能力有限了,生命的體力也有限了,這時的老年人會開展靈性的頓悟,來超越有限,放下情感糾葛,尋找生命的平靜,與實現生命的豁達。
反之,則充滿怨懟,痛苦,不甘願,與反覆拉扯、掙扎,想要獲得最後的控制。陪伴者在承接老年人生命長時間的故事與心情時,要留意自己的負荷度。
當失去負荷度時,很容易形成攻擊或批評,或是想要立即改變老年人想法與行為的念頭。
老年人的生命處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又在各方面能力都衰退的情況下,要促成改變並非容易之事,特別是,若是關乎人格特質,就更難改變。
因為人格的固定模樣形成已久。若發生情緒的衝突,陪伴者要面對與處理的,其實是自己的情緒耗竭,與無力感、挫折感。
老年人的陪伴,重點並非在人格的改變,而是在老年人生命價值的提升,與關懷的傳遞。
陪伴者對其生命狀態能夠回饋正向肯定,並同理老年人對生命的盡力與付出,陪伴著老年人一步一步的統整自己的人生。@(待續)
摘編自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