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認識的余湘:一次就過
余湘記得提案之前,她的同事是如此「安慰」她的:「你不用太操心啦!反正這個客戶一定會折磨你好多次,第一次你就不要抱太大希望,這個客戶是不可能第一次就讓你過關的!」
在財務部待了半年,余湘主要負責媒體部分的財務工作,所以當媒體業務有出缺時,公司又是第一個想到她,她因此真正成為媒體部分的一員。
余湘記得,第一次到電視公司,是主管帶著她到電視台的業務部門「拜碼頭」,向電視台的業務人員介紹她這位新進的媒體人員。
離開電視台後,主管告訴余湘:「你明天就自己來吧!找一個地方坐著,看見不認識的人就發名片吧!順便認識一下大家。」
抓緊時間,充實專業能力
余湘很快就把名片發完了,也沒有人特別和她商談事情,余湘覺得就坐在那裡很丟臉。
事實上,發名片只是讓別人認識妳,當時在電視圈要談事情,都是在酒廊談,這也是電視圈所謂的「酒廊文化」。所以縱使名片發完之後,也沒有人找余湘談事情,如果不去酒店,簡直無處可去。
余湘又不敢直接回辦公室,而待在電視台的時間不夠久,太早回去又怕被主管唸,於是余湘只好先「躲」到電視台附近的咖啡館,她不想浪費時間,便帶著媒體方面的教科書充實知識。
這樣一來,電視台的業務人員反而對這個小女生的印象更深刻,因為她不像別的媒體人員喜歡哈啦、打屁、拉關係,辦完該做的事就離開,反而讓人留下專業認真的形象。
這段「不敢回公司」的時間讓余湘充實許多知識,使得她功力大增,所以第一次到客戶面前正式提案,就讓同事嚇了一跳。
余湘還記得提案之前,她的同事是如此「安慰」她的:「你不用太操心啦!反正這個客戶一定會折磨你好多次,第一次你就不要抱太大希望,這個客戶是不可能第一次就讓你過關的!」
為了這次提案,余湘每天提早一個小時到公司,晚上最後一個離開,而同事是好意提醒她不要把第一次提案的得失心看得太重,畢竟一位缺乏經驗的年輕媒體人員,要面對身經百戰的客戶市場團隊,一定要有低姿態的準備。所謂客戶的「折磨」,指的就是客戶的挑剔。
「坦白說,當時連客戶會挑剔什麼都不知道。」余湘還記得當時提案的公司,正是當時台灣本土最大的一家消費性產品公司/南僑化工,從吃的到用的,從餅乾到肥皂,日常用品全部包辦,也是當時廣告量排名前十大的客戶。
除了因為不敢回公司而在「咖啡館」進修充實的知識之外,余湘也請教同事準備「預做功課」。有同事認為客戶會先挑剔價格,所以價格的計算很重要,也有同事認為,客戶在乎用什麼媒體來做廣告,還有同事認為,購買媒體的時間很重要。
當時這家日用品公司自己也成立廣告行銷部門,老闆自然對行銷有著深刻的見解,儘管不是老闆親自驗收余湘的提案,但這家公司老闆率領的團隊又豈是等閒之輩?
公司或許是抱著栽培余湘的心情,如果把她當成一次磨練,以後面對客戶的心態會更開放。所以當余湘帶著客戶的合約回來,她第一次提案就過關,全公司大為轟動,負責這家公司的業務AE也嚇了一跳。
別人準備一個方案,她準備四個
原來,余湘準備了四個方案給客戶。
第一,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余湘把手上的案子最低價格購買的可能全部算出來給客戶,先讓客戶了解最節省的方式,及預算有多少空間。
第二,是播出次數最高的方案。有的新上市產品需要大量的告知訊息,所以需要鋪天蓋地的廣告播放次數來達到行銷目的,於是余湘乾脆準備一個完全以最高播放次數的採購藍本給客戶。
第三,是收視率最高的方案。也就是收看人數最多的方案,有時播放次數多,並不代表收看到的人數就多,因為牽涉到節目的收看人數、節目品質等,所以余湘也特別準備了一個播放次數不一定最多,價格也不一定最便宜,但是收視人數最多的方案給客戶。
第四,是余湘代表公司給予的建議方案。收視率最高,有時也不一定符合客戶需要,因為每一種產品有它特有的客戶群及收視習慣,余湘依照廣告的最高目標客層,特別排出了一個媒體採購方案,能夠在最節省的預算下,瞄準產品最主要的目標族群播放,還搭配主要客層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執行購買預算。最後客戶採用了這個方案。
每次提案至少準備不同角度,是余湘初入媒體界的法寶。二十年後,余湘分析這個案例給學弟學妹或新進員工時就指出,四個角度的背後其實有三種效力:
第一是讓客戶了解你的專業度。藉由不同的工具準備,首先讓客戶認同你的專業度,不會因為看起來太年輕,而把你的意見先打折一半。
第二是讓客戶了解所有的選擇。有了不同的角度比較,客戶就不用從不同的管道來尋找可行方案,也很快了解決策的空間和時間,讓客戶對提案的豐富度和完整度更為了解。
第三是讓客戶了解你已做好了考慮。最後提出自己的建議方案,不管最後客戶有沒有採納,都讓客戶了解你已站在他的位置上思考過了,也許仍有未盡之處,但畢竟客戶有最後的決策考量,但是在提案過程中,已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她把《電視週刊》都背下來了!
有了第一次就成功,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提案經驗,余湘每次和客戶開會,準備得愈來愈充分,不但提案準備四個角度,連三台的《電視週刊》都全部熟讀,以備客戶的「隨堂抽考」。
原來,在無線電視三台為主的情況,當時購買的媒體就是以三台節目為主,提案完後,客戶有時會好奇購買的節目內容為何,最新收視率如何,這些資料其實許多都在三台每週發行的《電視週刊》之中,記錄著有關節目的播放內容及細節,每次當客戶問起購買的節目狀況時,一般媒體購買人員才趕快翻閱《電視週刊》來查詢,《電視週刊》就像媒體人員的「採購聖經」一樣。
但是余湘顯然不同。當客戶問起某一個節目的收視率時,余湘總是最快回答;當客戶問起最近哪一個節目的主角最紅時,余湘也能馬上回答;當客戶問起有沒有類似節目可以互相替代時,余湘也能馬上回答。
「她是不是把《電視週刊》背下來了?」大家不用開會到一半停下來找資料,讓開會的思考和決策更有效率。
「和余湘開會最舒服了!」漸漸的在廣告客戶中流傳了這種讚譽。@(本文結束)
摘編自 《我是余湘》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