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10日電)新北市新店十四張屬漢人移墾區,百年古厝因捷運開發,在今年7月面臨拆除命運。文史工作者呼籲,交通建設可以與歷史文化聚落共存,拆除不是唯一的路。
新北市文史學會理事長夏聖禮從西元1999年就開始長期研究新店十四張文化資產,並拍攝紀錄片。他表示,「劉利記公厝」已有100多年歷史,傳統農業區還有劉氏、陳氏、林氏古厝共7棟。
新北市政府徵收這些古厝與周邊土地,計畫作為捷運機廠用地。劉氏後代不願意歷史文化建築遭拆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爭取登錄為聚落,新北市府文化局將在13日前往實地會勘。
劉氏「三落厝」古宅,當時面臨都市計畫馬路將被穿越時,夏聖禮拍《咱兜在十四張》紀錄片,講述三落厝的故事。2003年出版「咱兜在十四張:記大坪林劉氏家族」,詳述劉家從中國福建移墾,來台發展的歷史與演變。
夏聖禮表示,大坪林劉氏家族在18世紀末,因遭逢旱災,渡海來台開墾,沿新店溪而上,在大坪林十四張的崙仔頂上建立宗祠,一度因水患,在新店「店仔街」重建祠堂。
研究團隊2006年出版《店仔腳頂的歲月》,敘述新店溪畔第一條發展的老街。早期,在新店溪交通水路興盛年代,店仔街就擔負新店守門的角色,也有渡船頭運送貨物,地理功能與現在的台北市大稻埕類似。 夏聖禮表示,劉氏宗祠代表聚落開墾與落地生根的意義,屋脊剪黏裝飾、構圖莊嚴華麗,古厝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保存歷史。
劉氏祭祀公業代表劉啟群今天表示,民國45年後,十四張被劃為農業區,反而保留最後一塊農業區淨土。他說,一旦拆除公厝與古宅,可見證地區百年發展史的歷史縮影也將消失。
夏聖禮強調,開發建設與文化資產保存永不對等,地方重視文化與歷史的建構,才充滿意義與價值。當充滿人文色彩與歷史的聚落,與都市發展的規劃框架衝突時,空間規劃是否可共存,端賴執政者的智慧。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長趙紹廉受訪時表示,相關都市計畫變更已經完成與公告,若變更機廠原設計規劃,牽涉都計與土建工程、機電工程的經費。十四張是否登錄為文化聚落,他尊重文化資產相關委員的會勘、審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