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中國一窮二白?飛機大砲都能造
【大紀元2011年05月07日訊】1949年前所謂的「舊中國」真的是一窮二白嗎?近日,有媒體發文指出,事實上「舊中國」飛機大砲都能造,中國教科書中一再宣稱「舊中國一窮二白」原來是毛澤東因政治需要而定調,並一直灌輸至今。文章質疑,高考制度使教科書成了中國孩子們的「聖經」,但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發現「聖經」正讓事實埋藏在白紙黑字之外,會有怎樣的困惑?
中國教科書中「一窮二白的舊中國」
據鳳凰網報導,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的教科書,在論及「新中國」工業起步時,總是不忘提及「一窮二白」、「洋火洋釘」。
「在舊中國,火柴鐵釘都要從外國進口」
例一,學生們從小學政治教材中就會學到:「舊中國」的工業相當落後,很多東西都不能自己製造,只能用外國人製造的產品,甚至連火柴、鐵釘都要從外國進口,因此在這些物品的名稱前面都加了一個「洋」字。(《品德與社會》6年級上冊第68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日用品都要從外國進口,因此許多東西都帶一個『洋』字」
例二,初中歷史教材再度強調了「洋火洋釘」問題:在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總的來說是很薄弱的,甚至連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從外國進口,因此許多東西都帶一個「洋」字。「洋火」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所用的火柴;而「洋釘」就是釘木板用的小小的釘子。(《中國歷史》8年級上冊第103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新中國成立之初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例三,高中歷史教材又對當時的經濟情況進行了總結:「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在國內既不能製造汽車、飛機,也沒有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和大型發電設備等製造業。(《必修2》第50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真相:「舊中國」飛機大砲都能造
「中國火柴大王」劉鴻生
1879年,廣東佛山就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1920年11月,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1930年時年產銷量已佔全國的22%。1934年,他又兼併了長江沿岸7家火柴廠,成立了大中華火柴公司,年產火柴15萬箱,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火柴公司,劉鴻生也被稱為「中國火柴大王」,並涉足水泥行業。
國產水泥長期壟斷中國市場
1906年,周學熙籌建中國第一家水泥廠「啟新洋灰公司」。由於產品質量優異,中山陵、上海外灘、上海郵政總局等民國知名建築都選用啟新公司的「馬」牌水泥建造,就連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等「新中國」「十大建築」也同樣使用啟新「馬牌」水泥建造。啟新公司的「馬」牌水泥與劉鴻生名下的「像」牌水泥、以及南京中國水泥公司的「泰山」牌水泥一起,長期壟斷了民國時期的中國水泥市場。
晚清與民國:可造槍支大砲軍艦飛機
清末,洋務派集中國家力量發展軍事工業,在短時間內開辦了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等近代軍工廠,以及漢陽鐵廠等配套工業,讓中國獲得了槍支、大砲、輪船等裝備的製造能力。在甲午戰爭前後,江南製造局就成功量產了120mm、150mm口徑艦炮,福建船政局也造出了全鋼甲戰艦「平遠」號。辛亥革命後,福州船政局又於1919年8月造出了中國第一架雙翼水上飛機「甲型一號」,此後又造出了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17架飛機。
抗戰時國民黨武器自給
抗戰軍興後,國民政府的兵器生產能力更是得到長足發展,兵工署直轄兵工廠(不含修械所)為二十四個,在陸軍常用的武器彈藥中,僅憑國產就能完全滿足消耗的有三大類(迫擊炮、重機槍、各種榴彈),能夠基本滿足消耗的有四大類(步槍、輕機槍、槍彈、迫擊砲彈)。從1939年到1944年,國民政府生產步槍 3,640,111枝、輕重機槍42,189挺、迫擊炮8,441門、擲彈筒91,098具、槍砲彈上億顆,還造出半自動步槍、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等裝備。
毛澤東定調「一窮二白」
為何中國歷史教科書除了極個別例子以外,對以上史實總是按下不表呢?不無巧合的是,毛澤東在建國後曾對「一窮二白」問題多次定調。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論十大關係》提到「我們一為『窮』,二為『白』」;毛澤東文集第六卷《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第八卷《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等都提到「一窮二白」「飛機也不能造,大砲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汽車也不能造」,「許多東西我們都不能造」、工業「是蘇聯替我們設計的」等。
工業成就由政治需要決定
工業成就原來竟由政治需要決定,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的歷史就很好地折射出了這一無奈。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於1958年?
1958年11月27日,由前蘇聯專家幫助設計,大連造船廠建造的「躍進」號貨輪建成,排水量22,100噸,載貨量13,400噸。當時各大媒體載文歡呼「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下水」,競相稱讚「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這一偉大成就。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於1960年?
但僅過了兩年,在1960年4月15日,又一個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在江南造船廠的船台下水了。如果讀者仔細閱讀當天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不難發現這一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前邊多了一個定語——「自行設計」。回顧歷史,1960年正處於中國與蘇聯交惡時期,「蘇聯替我們設計的」第一艘萬噸輪當時自然是不好意思提了,由於「躍進」號在首航中便觸礁沉沒,以後更不好意思再提了。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於1920年!
事實上,早在1920年,建造「東風」號的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造船所,就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萬噸輪,而且還不只是一艘,而是美國政府訂造的四艘:「官府」號(Mandarin)於1920年6月3日下水;「天朝」號(Celestial)於1920 年8月3日下水;「東方」號(Oriental)於1921年2月23日下水;「震旦」號(Cathay)於1921年5月26日下水,四艘船的規格均為 載重量10,000噸、排水量14,750噸。這四艘船完工後均開赴美國交付,直至二戰時仍在美歐航線上使用。
1920年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克銀漢(E.S.Cunningham)在「官府」號下水典禮上的演說稱:「江南造船所今既能造成美國所定四大船之一,則前所云中國不能造大船之說實無根據,因一國之成功全在其出產力之大。」
責任編輯: 肖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