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是位普普通通的婦女,我對母親最深刻的印象是賢淑能幹、吃苦耐勞,忍耐力特別強。小時候,母親特別忙,我的早餐常常就是飯。
「孩子,媽打了飯糰放鍋裡,你和弟弟一人一個,起來時別給忘了。」朦朧間,耳旁響起母親柔柔的聲音……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早上天還沒亮,母親就起來做早飯,因為要跟父親給磚廠運山泥,出門特別早,根本沒時間照顧我和弟弟起床穿衣。等我們姐弟兩人醒來,自己胡亂擦擦臉,然後,打開灶上的飯鍋,裡面兩個拳頭大、雪白的飯糰仍溫熱的,我們一人拿一個飯糰,邊走邊吃上學去。
現在大家可能普遍認識的是日本式的飯糰,在日本餐館菜單上常見,一般是煎炸的,椒鹽味,除了米飯,還是米飯。
我老家南方,奶奶輩老人經常說,她們那年代(大概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當婦女的,為了幫助養家餬口,要到山上割山草賣,從家裏步行到山區,路途遙遠,早出晚歸,兜裡裝的食物就是飯糰。
母親過去做的飯糰特別香,裡面包著餡,有時放香腸、有時放豬肉或豆豉甚麼的,夾在新鮮的米飯裡頭,不油不膩,也不太乾,母親還故意把飯壓的又圓又實,手裡拿著怎麼吃也不會弄散。
母親並非富人家出身,嫁給父親後,她常說:「跟著你爸一輩子,就如在曲巷裡推車,除了吃苦,還是吃苦。」是呀,曾經十幾年如一日,天仍黑得扛著鋤頭出門,天黑著扛著鋤頭回家,女兒身使得卻是男兒之勁,俗話說愚公移山為下一代,母親幹的活,也足可以為當年的磚廠移了一座山。可從來沒聽她抱怨過,記憶中,父母兩人極少極少有鬧矛盾的,父親是位老實頂透之人,很少發火,而母親雖能幹,但性情溫和,別人怎麼罵她,她一向不跟人家對著幹。在婆媳間的關係更是這樣,奶奶很急性子並且脾氣不好,過去在家裏的時候,常聽奶奶動不動就把母親大罵一番,母親卻很少還口的,也不會因此而對奶奶不好。對我們姐弟兩人,母親更是從來不打也不罵。
* * * * * * * * * * * * * * * * * * * * *
「媽媽,我也要那脆脆的飯餅。」女兒的叫聲打斷了我的思路,家裏的電飯鍋使用了十多年,鍋底的防沾漆已脫了不少,做飯的時候,反倒煮出鍋巴來,家裏孩子當「美食」搶著吃。現在,飯糰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知是何物,鍋巴也被說成是「飯餅」了。看著他們小嘴巴,鍋巴口裡嚼得卡嗒響,想起自已長年還不能見面的母親,如今已年過六旬,依然為生活而忙碌,淚花不知不覺地模糊了眼睛……